到达封地后,朱桢立即开始调研当地的情况。他召集地方官员,了解当地的政务和民生问题,并亲自巡视田野和村庄,体察民情。
“王爷,封地内有许多贫困的百姓,他们的生活非常艰难。”一名地方官员报告道。
“我知道了,”朱桢沉思片刻,“我们必须尽快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政策,帮助百姓脱贫致富。”
在一次巡视中,朱桢遇到了一位老农,正在田间辛苦劳作。他上前询问道:“老人家,这里的收成如何?”
老农抬起头,见是朱桢,连忙行礼:“王爷,这几年风调雨顺,收成还不错。但税赋太重,日子还是不好过。”
朱桢心中一动,他意识到,减轻税赋是当务之急。他回到府中,召集官员们商议:“我们必须减轻百姓的负担,特别是税赋。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有余力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王爷,减税固然能解百姓燃眉之急,但也会减少地方收入,如何平衡呢?”一名官员提出质疑。
朱桢微笑道:“我们可以通过发展地方经济来弥补税收的减少。例如,鼓励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吸引外地商人前来投资。”
柳如烟在一旁补充道:“王爷的建议非常好。我们还可以设立免费的农业技术培训班,帮助农民提高耕作技术,增加产量。”
官员们纷纷点头称是,开始着手实施这些新政策。朱桢亲自监督各项措施的落实,并频繁下乡视察,确保政策真正惠及百姓。
一天,朱桢在巡视途中,遇到了一个正在乞讨的年轻人。那年轻人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神中却透着一股坚毅。朱桢上前询问:“你为何在此乞讨?”
年轻人低头答道:“王爷,我原本是个读书人,但家中贫困,无力继续学业,只能流落街头。”
朱桢感到惋惜:“你愿意为我效力吗?我需要有才智的人来帮我治理封地。”
年轻人眼中闪过希望的光芒,激动地说:“王爷,若能为您效力,我愿意尽忠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