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喜迎王师的犹大

飞艇上的观察员将西城乱象报告给指挥部,向前延伸的弹幕随即停止。

明军当然不是老好人,只是没必要将那些妇孺扯入战火。

而且那些7吨重的火炮很难在城墙上掉头,敌人小口径火炮又少的可怜,对上明军手中的39Ⅰ型后装步枪根本占不到任何优势。

士兵们从街道钻入两旁民居,倚靠着石头或木墙跟高处的敌军互相对射。

沙俄火绳枪射速非常缓慢,士兵们一分钟勉强射出两发弹丸。

即便这样,打到三百米外也没了准头,杀伤力更是小的可怜。

子弹打在木墙和木窗上噼啪作响,却无法将其穿透。

反观明军,由于步枪射速更快,他们无需排队射击,可以更加悠闲地躲在障碍物后,向城墙上的俄军瞄准。

只要有人露头射击,就有一半的几率会被射中。

下面的百姓早已跑的没影,下诺夫哥罗德的民兵不时从高处惨叫着栽落下来。

这就使得其他人更加提心吊胆,好多人不敢探出身去瞄准,开始提前几百年发明信仰射击。

越来越多的士兵半蹲着身体,双手举高对着下方胡乱开枪,气的纳扎耶夫破口大骂。

可他也不敢露头,刚才报信的那个小伙子指挥两门4磅炮还击。

只露出半个脑袋,就被下面飞来的子弹掀开头盖骨,红的白的溅了他一身。

没过多久,明军后方有炮兵小队赶来支援,4门迫击炮依次排列,瞄准了对面城墙。

嗵!嗵!嗵!嗵!

......

连续三发速射,将西城门上炸得人仰马翻,纳扎耶夫也步了布尔加科夫后尘。

没了军官指挥,幸存下来的民兵很快举起白旗。

直到沈泉的临时指挥部搬进克里姆林宫,城内零星抵抗才渐渐消失,整场战役宣告结束。

这里的克里姆林宫跟莫斯科那座可没任何关系。

“克里姆林”一词在俄语中意为“内城”,指城市与城堡融为一体、行政与军事融为一体的建筑形式。

自1320年,伊凡一世开始用橡树圆木和石灰石建造克里姆林,并以复杂精美的雕刻作为装饰,每个屋顶都建成圆拱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