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卢嵩的见面选在了龙禁尉南镇抚司里。
虽然之前和卢嵩也有过几面之缘,但是基本上都是点头之交,并没有涉及过具体事务,但是这一次却是要真正深谈交涉了。
以往都是赵文昭、张瑾他们接触沟通,但是这一次情况不一样,铁网山秋狝皇上遇刺一案是卢嵩亲自主抓,而且还有刑部配合,但是经过这么两年的调查,虽然也有较大进展,一些线索也浮现出来,但是仍然有许多疑点难以解开。
但不管最终结果如何,有一点却是不容否认的,那就是上三亲军都有责任,谁都跑不掉。
之所以拖了这么久,一直迟迟未能定案,也有几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调查的确陷入了困境,很多线索模糊,或者说没有太明确的指向性,或者就是断了线索,无法深查下去。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皇上一直昏迷或者神志不清,几位皇子为了争夺监国之位也是闹得不可开交,心思都似乎有意无意地忘了来追查永隆帝遇刺的各方责任,而内阁这边却迅速陷入了内忧外患的战事中,从陕西到山西的民变演变成叛乱,还有播州之乱带来的安奢之乱,再加上蒙古人和建州女真这个时候的趁机发难,使得朝廷几无太多精力来过问这桩案子。
当然这并不是说就忽略了这个案件的侦察调查,盖因此事本来就交给了龙禁尉和刑部接手,但持续的调查所获线索并没有太多能直接指向某一方或者某一人的,在案件真相并未浮出水面之前,就要对所谓的责任人做出处理,也就有些争议,尤其是在朝廷内部之前尚未敲定一些路径时。
不过现在朝廷的思路渐趋一致,那就是无论是谁来入继大统,那么要确保现有的朝局格局不变,甚至更加稳固,那么对京中军权,尤其是宫禁的军权的控制,就必须要有一个制度性的方略来实现了。
而这个制度型方略的实现还需要抢在和南京方面谈判结束之前完成,也就是说,在和南京谈判的结果出来之前,京营和上三亲军,尤其是是上三亲军不但要完成掌控,而且还有一个体系性的规制落实下来。
这也意味着兵部要通过这一轮对京营乃至上三亲军军权控制权的调整变革,完成这一个体系性的规制实践。
这也是冯紫英这一番来和卢嵩见面的原因。
没有龙禁尉对调查情况解读,兵部也很难完成对京营和上三亲军军权的调整控制。
其实两人的见面也没有太多的客套,卢嵩知道冯紫英的目的,而冯紫英也知道卢嵩现在的矛盾心态。
永隆帝眼见不起,但几个皇子却是不堪,而且还在几位皇妃的支持下纠斗不休,这让卢嵩也是嘘叹不已。
当然让卢嵩更为心烦意乱的事义忠亲王。
内阁在和南京谈判之事当然瞒不过卢嵩,内阁也没有瞒龙禁尉,甚至还要龙禁尉协助摸义忠亲王的底,这让卢嵩也是无语。
他一度难以接受,但正如李三才和他对话时所说,龙禁尉效忠于皇帝,并非效忠张氏某一人,只要是张氏一族子弟,谁坐上皇位,龙禁尉就效忠谁即可。
卢嵩对这个观点也是纠结无比,这也就意味着无论是寿王福王还是禄王恭王,亦或是义忠亲王和忠顺王,谁都可以坐上这个位置,似乎内阁并不太在意,坐上这个位置才是皇帝,才能赢得龙禁尉的忠诚,这怎么都感觉有些变味。
冯紫英多少也能理解和同情现在卢嵩的矛盾心情,但却只能按照自己身份角度来行事。
太上皇的插手,义忠亲王的争夺,诸位皇子的反复和不争气,可能都让卢嵩有些无所适从,更让卢嵩感到焦躁不安的可能还是内阁的诡异或者暧昧态度,都让他这个本来该以效忠皇帝为第一要务的龙禁尉指挥使不知道究竟该如何
是好了。
理论上他该效忠皇帝,可皇上神志不清,却又没有指定继承人,寿王是长子,禄王是监国,但似乎皇上在遇刺之前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