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奶奶的回忆(一)

这个屋里 姚焕黎 1998 字 20天前

我心想:适合人住的地方那么多,怎么偏偏就我们家葬在这里?

“后来,又分得董妹住的那栋老屋。您爷爷又说:‘和学校里的老师搞不好!’他又不要!您爷爷啊,一世……”奶奶快咬牙切齿了!语气中流露出来的感情不是怨愤是什么?

我同感,叹了口气,心里骂道:爷爷的爸可憎,爷爷也可憎!

“我们就和幺嘀嘀(爷爷的亲兄弟)住在老屋里……哎!外面落大雨,咱家里就下小雨:外面下特大暴雨,咱家里就能流成河!我就和您爸爸、大幺、小幺,得快点舀水,家里都会被淹没……”

奶奶沉默了下,她接着说道:“xx就住在咱家后面,您县里伯伯很聪明……他喊我喊‘嫲嫲,你来看’……后来,他到了县里去了,他的老屋就给您爸爸后来住……当初您幺嘀嘀不勤奋,那时候又没饭吃,您xx大着肚子都还在讨米……”

奶奶说的这个xx我都没搞清楚是谁,不记得,但肯定是我们家的人,现在已化为祖人。好羞愤哪!大着肚子还在讨米?这个人物可能在奶奶嫁过来之前,奶奶就知道这种事情。奶奶有个姐姐嫁在紫陵村胡家,她的四个儿子中其中一个就是后来我的姑爷,老实勤快的伯伯后来嫁给了姑爷。所以奶奶知道之前的事情不能说不可能。

笔者想,我们这个家算得上是“讨米世家”了。

爷爷小时候给地主家放牛,后来革命胜利之后参加志愿军,这粘了抗美援朝的光,可我一枚勋章都没看到他的。据爷爷自己所说,是准备赴战场的,结果得到通知仗已经打完了(好险)。于是爷爷就和部队向西北出发,经过XJ、四川绕着走了大半个中国。后来接到家里通知:“快回来,不然分不到田了!”于是,爷爷舍弃了去深圳一家超市当保安的机会,回到家里给集体种田,吃糠粑的苦日子,这又是听奶奶说的。

有一段不得不写,在爷爷途经四川回来的路上。有一位女子给爷爷杀了很大一只猫,希望他能留下来。奶奶说:“您爷爷经常讲这个故事!”我心想,爷爷自己知道就行了,干嘛说出来?完全不考虑妻子的感受,爷爷真糊涂!

爷爷婉词拒绝后,就回到家。结果发现家里连饭都吃不饱,吃的是糠粑。于是开始了长年累月的集体生活。

“哎咦——吃糠粑粑的日子就苦啊!您爷爷走到钉耙嘴都要歇几次,走一段路要歇一会。人吃了糠粑粑之后,又拉不出来,就用铁丝……”

小主,

曾经的苦日子让老人回忆起来都是心有余悸!她说道:“人死去的时候……嘴巴都是张开的,一只手上拿着碗,一只手上拿着筷子!”

她低下头,停顿了。我提醒她:“讲啊?”

她略抬起头,吸了口气,说道:“那时候,我又得了神经……”

“神经?”我问,“您得过神经?”

“只见,堰塘里的好大房屋啊!好漂亮的大屋住啊……我就径直朝堰塘里走去了。爷爷就吩咐您爸爸看住我,怕我掉下去……我又要一个劲的打您爸爸呦……”

我问奶奶:“您年轻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