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成宇走到赵逞竡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逞竡,你自幼饱读诗书,研习兵法,对历史上的兴衰更替应有深刻的理解。我问你有多少君王是真的同时拥有大量军权和富饶的土地的?只有开国君王才能同时拥有这两样东西。你在我国,这么多郡王和府衙独立且成熟。你就算坐上这个皇位,能讨什么好?。”
“前往云南国,对你来说,既是一个考验,也是一个机遇。在那里,你可以不受旧势力的影响,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治理国家,去开创一个全新的时代。当你功成名就,回朝之时,必将以更加成熟、更加稳健的姿态,继承大统,带领我朝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赵成宇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赵逞竡的期望与信任。
赵逞竡闻言,心中涌动着一股前所未有的激动与豪情。他再次跪拜于地,声音坚定而有力地说道:“父皇放心,儿臣定不负所望!儿臣将带着您的期望与教诲,前往云南国,开疆拓土,建功立业!待儿臣归来之日,必将是我朝更加繁荣昌盛之时!”
尽管太子内心深处对父皇的决策有着深刻的理解与认同,那份将国家疆土拓展至更辽阔领域的雄心壮志,无疑也是每一位有志于天下者所向往的。然而,人性的复杂让他不禁生出一丝疑虑,这份疑虑如同冬日里寒风中的细针,轻轻却又坚定地刺破了表面的平静。他暗自思量,父皇此举,是否藏着更深一层的意图,是对自己能力与忠诚的又一次考验?
记忆中,母后总是他最坚实的后盾,无论面对何种风浪,只要与她相商,总能找到温暖的避风港。但如今,母后要留在他国,还不知如何安排,那份庇护与依靠也随之而去,留下他一人,在权力的旋涡中孤军奋战。这阵子每当夜深人静,这份孤独便如潮水般涌来,让他倍感无助。
至于高丞相,这位朝堂上的智者,虽为父皇股肱之臣,却也是高家的族老。太子深知,高丞相在云南国筹谋新国运之举,非但无碍于自己,实则是为了整个皇族乃至国家的长远利益,只要自己去做云南国太子,那么这份果实最后就是自己收获。可这份认知,在当前的情境下,却成了他难以言说的秘密。他不能向任何人透露,包括高丞相本人,因为那将可能被视为对父皇权威的质疑,甚至是懦弱的表现。
这种精神上的折磨就像一条无形的绳索,紧紧地勒住了他的脖颈,令他几近窒息。每一次呼吸都仿佛带着沉重的铅块,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得到母后出征的消息以来,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脑海里不断交织着各种思绪和画面。
就在这时,皇子们与大臣们再一次齐聚在了庄严而肃穆的御书房内。
然而,经过漫长而艰难的思索之后,太子终于像是冲破黑暗牢笼的飞鸟一般,从那令人迷失方向的迷思中奋力挣脱而出。此刻,他的眼神不再有丝毫犹豫和彷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与明亮,宛如寒夜中的星辰般璀璨夺目。
·大臣们跪拜在地,满心都是对皇上新提出的净水方案的赞叹与期待,他们的注意力完全被这即将给国家带来深远影响的民生工程所吸引,自然未曾察觉太子心中那翻涌的思绪与蜕变。赵成宇,作为朝中一位深谋远虑的重臣,此刻正以一种既严肃又充满希望的口吻,向皇上提出他的建议。
“陛下圣明,此净水之法,实乃利国利民之大计。臣以为,为了让此法尽快惠及万民,可先让二皇子在其封地内进行试点,此举不仅能让百姓切身体验到净水带来的便利,更能借此机会,结合不同地域的地形特点与民众的实际需求,探索出多种高效且经济的净水方案。”赵成宇的声音沉稳有力,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