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高凌燕决心为帝

高丞相的手指不自觉地在大腿上摩挲着,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焦虑与思索的体现。他低声而沉重地问道:“那太子呢?这孩子,既是凌燕与你血脉相连的儿子,也是应国天王朝万众瞩目的一国储君,他的未来,该如何抉择?”他的声音里藏着对太子深深的关怀与忧虑。

赵成宇轻轻点头,眼神中透露出一种难以抉择的复杂情绪。“这正是我想与丞相深谈之事。太子,他站在了一个岔路口,一边是继承我的皇位,成为这片土地上的至高统治者;另一边,则是前往云南国,接管那里的一切,成为另一片天地的王。这两条路,哪一条更适合他,哪一条又是他心中所愿?”

高丞相闻言,眉头紧锁,下意识地想要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却发现自己同样陷入了两难的境地。“那当然是……是……”他的话语中断,显然,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太过错综复杂,即便是他这样的智者也难以立刻作出决断。

“留在我国,虽能承继大统,但皇后非其生母,后宫与前朝的暗流涌动,恐会让太子的大权旁落,或是陷入无尽的争斗之中。”高丞相缓缓分析道,“而若去了云南国,虽然地位上或许有所不及,但那里毕竟是皇后的故土,有她在,太子至少能有一个稳固的后盾。只是,从一国储君降为郡王,这其中的落差与不甘,又该如何消解?”

赵成宇轻轻叹了口气,他知道高丞相的担忧并非无的放矢。“云泥之别,自然容易分辨。但如今的情况,却是两者各有千秋,难以割舍。这不争第一,便似争第二的选择,确实让人为难。”

高丞相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绝。“陛下,老臣以为,此事不必急于求成。不妨先让高家子弟前往云南国,暗中布局,数年之内,至少要在农、工、商三业上站稳脚跟,为皇后在云南国构建起一座坚实的堡垒。到那时,太子无论选择哪条路,都将有足够的依仗与底气。”

赵成宇闻言,微微点头,但随即又面露难色。他从袖中取出一封密封的信件,递给了高丞相。“丞相言之有理,但有一事,却是刻不容缓。这是皇后发来的急信,我要在这个月内举行赵祺儿的封后大典,以正名分,安定人心。”

高丞相接过信件,拆开细读,脸色逐渐变得凝重。他深知,皇后的这个决定,不仅关乎她个人的地位与尊严,更与太子的未来紧密相连。“既然如此,老臣愿全力配合陛下,确保封后大典顺利进行。同时,也会加紧对云南国的布局,为太子的未来铺设道路。”

赵成宇轻叹一口气,目光中满是深沉的忧虑,他缓缓说道:“我也曾设想过,让太子成为横跨两国的储君,但这非易事。除非高家能在两国都达到无人能及的地位,否则,这样的身份只会让太子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成为众矢之的。再者,太子年幼,尚未定亲,未来的联姻之事也是不容忽视的考量。无论是为了稳固两国关系,还是为了太子个人的幸福,我们都需精心布局,让太子的后宫充满来自各方的支持力量。”

高丞相闻言,心中已有了几分明悟,他轻轻点头,仿佛是在回应赵成宇的未言之意——太子未来的路,似乎已经指向了云南国。但他没有直接表态,而是让思绪在脑海中翻涌,各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让他一时之间难以理清头绪。

最终,高丞相决定先行退下,以整理自己的思绪并准备接下来的应对之策。他低着头,轻轻摇晃着脑袋,以此掩饰内心的波动,低声说道:“臣先行告退,到大殿上等候皇上。”说完,他便转身离去,留给赵成宇一个略显沉重的背影。

朝堂之上,气氛因赵成宇的宣布而变得微妙起来。赵成宇并未提及太子的未来去向,只是简单宣布了即将为赵祺儿举行封后大典的消息。然而,这简短的一句话却足以在朝臣间掀起轩然大波。

朝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人疑惑不解,问道:“怎么皇后还未归来,就急着另立她人为后?”有人则是对赵贵妃的上位表示理所当然:“赵贵妃本就是皇上的发妻,她早就该是皇后了。”更有人猜测起皇后的意图:“皇后这是不打算回来了吗?怎会突然传来急信,让赵贵妃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