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三、今日还说法华 分二:丑一、先明结会古今;丑二、正明还说法华
佛陀对声闻弟子们说,你们这次再听《法华经》,那不是学习,那叫复习,佛陀是把你们的善根再一次地唤醒,就是今日还说法华。这个地方有两段。
丑一、先明结会古今 分二:寅一、结师之古今;寅二、会弟子古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们看第一段的“先明结会古今”。
既然因缘说,那佛陀就必须把这些说法的法师跟听法的弟子彼此间的因缘关系做一个贯通。先讲这十六个法师,这些菩萨沙弥过去讲《法华经》,到今生以后,这个因缘的一个结果。
诸比丘!我今语汝,彼佛弟子十六沙弥,今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十方国土,现在说法,有无量百千万亿菩萨、声闻,以为眷属。
先做一个总说。“诸比丘!我今语汝”,“彼佛弟子”(这个佛指的是大通智胜佛,他有十六个菩萨沙弥弟子,当初大通智胜佛讲完《法华经》以后,他入定,由十六菩萨沙弥来复讲),因为过去演说《法华经》的关系,如今“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且在“十方国土,今现在说法”;有很多很多的菩萨、声闻弟子作为眷属。这个地方讲到他们现在已经能够成就应身佛了。
这以下说明每一尊应身佛的差别相貌。我们看,别明。
其二沙弥,东方作佛,一名阿閦,在欢喜国,二名须弥顶;东南方二佛,一名师子音,二名师子相;南方二佛,一名虚空住,二名常灭;西南方二佛,一名帝相,二名梵相;西方二佛,一名阿弥陀,二名度一切世间苦恼;西北方二佛,一名多摩罗跋栴檀香神通,二名须弥相;北方二佛,一名云自在,二名云自在王;东北方佛,名坏一切世间怖畏;第十六,我释迦牟尼佛,于娑婆国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十六个菩萨沙弥,其中有两位沙弥是在东方作佛。一个法号叫做阿閦佛。阿閦就是不动,他内心能够安住一念的清净心,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在欢喜国成佛。第二个是须弥顶。须弥顶是指的这尊佛的佛身,高大庄严,犹如须弥山。
东南方也是两尊佛,一名师子音,二名师子相。师子音是说明,这尊佛说法的时候内心无所畏惧,像狮子吼。第二个,师子相,是说明这一尊佛能够像狮子一样降伏百兽,具足威德之相。
南方有两尊佛,一名虚空住,二名常灭。虚空住,就是这尊佛内心当中经常以我空法空的法性为住,这是虚空住。第二个,常灭,这尊佛内心安住“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你看佛像,其实每一尊佛基本上都安住在常灭,就是他的心是无生的。所以你看佛陀的眼睛是开三分眼的,不像其他的菩萨、罗汉,他眼睛有的是全开的,佛陀是常灭。
西南方两尊佛,一名帝相,二名梵相。帝相就是这尊佛有像帝王般的尊贵相。第二个,梵相,就是这尊佛有清净无垢的圣相。
西方两尊佛,一名阿弥陀,二名度一切世间苦恼。这阿弥陀佛跟释迦牟尼佛过去是师兄弟。阿弥陀翻成中文是无量光、无量寿。度一切世间苦恼,就是他有大悲心,度一切众生苦恼。
西北方两尊佛,一名多摩罗跋栴檀香神通佛。多摩罗跋,翻成中文叫清净无垢,像栴檀香一样清净无垢的智慧以及神通。这个是这尊佛的功德。二名须弥相,也是指他是相好庄严。
北方二佛,一名云自在,二名云自在王。云自在是强调他因地的大悲心,像空中的大云普盖一切众生。多一个“王”,指的是这种大悲是自在无碍的。
东北方是一尊佛,名坏一切世间怖畏。他有大威德,能够破坏一切世间内外的魔障。
第十六尊佛,就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翻成中文叫能寂,他具足大智慧、大慈悲,能够寂灭一切的烦恼、业力,在我们娑婆世界成就无上菩提。
就是十六个菩萨沙弥,到了释迦牟尼佛的时代,已经各自成佛了。
这个地方是要说明什么事?叫做会通古今的因果。
就是说,成佛的因,就是你一定要能够万法会归心性。没有一个人是靠布施成佛的,也没有人是靠持戒成佛的。你要成佛,一定要怎么样?会权入实,你一定要万法回归一心,所谓的差即无差。就是说,你布施为什么能够成佛?因为你的布施跟真如互动。你为什么持戒可以成佛?你的持戒跟一心真如要产生互动,你要从一心而发起清净心菩提愿去持戒,你才会成佛的。
所以,一佛乘的因,每一个人都一样。所以成佛很特别,成佛的因地是依法身而安立的,没有一尊佛的因地是差别。如果说你会权入实,我也会权入实,而你会的实跟我的实不一样,不可能!所以诸佛的因地,成佛的正因,十方诸佛安住在同一个一心真如,因地相同。
所以因地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清净心,离相的清净心。不管你修什么,刚开始是摄用归体的。所以从成佛的正因来说,你修什么不是重点,重点是你这个法门是不是会让你成就清净心,这是一个成佛的因地。
成佛的果地就不一样了。我们前面说过,因地是会权入实,强调实法;成佛的果地,那叫普门示现,那就差别了,强调菩提愿,强调应身佛。依止清净心,你发你的愿,他发他的愿,每一个人各发各的愿。所以每一尊佛就各有各的佛身,有自己招感的国土,有自己招感的眷属。你可能寿命一百年、一百劫、一千劫,你有你当时应身的教化的地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以我们一般成佛,我们不约法身佛,因为法身佛是因地,那是一个基本功而已。成佛指的是应身佛,你要有正报的庄严,正报的佛身,你要有依报的国土,你要有跟你学习的眷属等等。
所以这个地方,简单地说,蕅益大师用一句话就把它因果贯穿了——妙因妙果不离一心。成佛的因也是一念心性,但是他这个一念心性强调的是本体,强调清净心。成佛的果强调的是菩提愿。你为什么成佛?你是从一心所发起的菩提愿,所以,你把愿给满足了你才能够成佛。所以若因若果都是讲一心,只是一个是讲清净心的本体,一个是讲清净心的作用。
这个地方把这个古今会通一下,就是说,自古至今,就是先成就法身的因地,再成就应身的果地,没有例外。就是说,你成佛靠实法,成佛的因地靠实法,成佛的果地靠权法。就是各有各的方便,你发你的愿,他发他的愿,各修各的因缘。
寅二、会弟子古今 分四:卯一、本结大缘;卯二、今住声闻;卯三、结会古今;卯四、释未来疑
我们看,这些法师如今都各自成佛了。那么弟子怎么回事呢?弟子变化就多了。因为弟子那个时候是凡夫,凡夫有轮回,这个变数就太大了。我们看看弟子听完《法华经》以后有什么样的结果。它有四段。
卯一、本结大缘
诸比丘!我等为沙弥时,各各教化无量百千万亿恒河沙等众生,从我闻法,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些听法的弟子,在十六菩萨沙弥说《法华经》的时候,“从我闻法,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听闻《法华经》以后,每一个人都发菩提心了。所以诸位!如果你只是内观真如、成就清净,你《法华经》的善根只是成就一半而已。清净心以后一定要发起菩提愿,一定要落实一种事相的因缘,而不只是理想化的、离相的、清净的本体而已,这只是基本功。
所以,清净心跟菩提愿这两个是不可分开的。当然,我们刚开始偏重清净心,菩提愿是后面偏重,但是在修的时候两个都要具足。就是说,刚开始听《法华经》的时候是清净心、菩提愿都具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