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第45集《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 妙音0 5839 字 16天前

一种是五清的五蕴。就说你福报大、善根好,你生长在人寿两万岁、五万岁、八万岁的时候,你那个身心世界,你一打坐,一坐十几个小时,你拜佛一次可以拜好几个小时。那叫做法器。这个果报体它随顺于修行。

但是,如果你运气不好、因缘不好,你今天是来到五浊恶世的时候,这个果报体怎么样?它不堪修行了。它还适合你享受快乐,但是你要修戒定慧已经不适合,它不是法器了,就是它既老旧又破败。

我们生长在五浊恶世,那怎么办呢?《楞严经》讲出一个办法,它说借而不住。它说你也不能够没有五蕴,没有五蕴你也不能够读经,不能拜佛,你要靠这个色身去拜佛,靠心识去观想皈依。所以它提出一个观念,末法时代的五蕴你只能借,但是你不能执着,只是借假修真。禅宗也是这个概念。禅宗就是说,离心意识参。离心、意、识——这个心,第八识;意,第七识;识,前六识,所以离心意识参就是远离五蕴的意思。你看禅宗的公案,你不能动用五蕴。就是:弟子心不安!将心来,吾与汝安。回光返照,觅心了不可得。就是远离五蕴。

小主,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这个五蕴它所带动的就是一个不好的东西,烦恼跟业力。举一个例子,印光大师说,你老是喜欢在三界里面投胎,就使用这个五蕴,它有什么过失呢?

印光大师很喜欢举文昌帝君作公案。他说,文昌帝君做了十七世的士大夫。古时候能够做士大夫,那是中央级的官员,而且他每一生做官的时候都是为老百姓造福利的,他修了很多福报,所以他第十八世的时候还是往生到欲界天,他要往上升的。但突然间,因为那个时候刚好秦朝末年,大家生活很困难,所以他在往上升的时候看到众生的痛苦,生了悲悯心。所以这个人的念头一动,“仁者心动”,这个念头一动就带动业力了,就到人间又投胎了。仰仗他的福报力,就投胎到汉高祖的爱妃,就是戚夫人那里,做她儿子。就是赵王如意。

诸位!文昌帝君是挟带着十七世的福德力来投胎的,所以他投胎以后,历史上说他有两个特色:第一个,他的脸有帝王之相;第二个,他的个性得到汉高祖的赏识。他觉得这个赵王如意虽然不是嫡长子,但是他的个性、胸量,他的智慧、判断力,都跟汉高祖比较类似;反而吕后所生的儿子,这个刘盈,就是后来的汉惠帝,跟他的个性不相应。所以汉高祖曾经有一次要废长立幼,要把刘盈的太子给废了,立赵王如意。当然吕后反对,吕后就召集了所有功臣反对,后来汉高祖只好作罢。但这件事情就激怒了吕后,所以在汉高祖死后吕后就报仇了,首先把戚夫人给杀了。戚夫人在汉高祖生病的时候就知道大难将至,她赶快把她的儿子送走,就说你赶快到赵国去,到你的封地去,离开朝廷,或许能够免除这场灾难。但是吕后还是不简单,想方设法把他调回来,把他给杀死。

诸位!你杀的不是一般的人,你杀的是一个大福德之人。所以文昌帝君在那一生受到重大的刺激,因为他平白无故遭此灭门之祸,所以他心怀仇恨,就启动他后来的报复。后面我们就不讲了,总之他那个仇恨心一启动以后,他就变成一只龙,然后就迁怒很多的众生,杀了三千多个众生,后来变成一只毒龙。

我们现在只要看一件事情:文昌帝君在三界轮回,本来是一个谦谦君子,读圣贤之书,修圣贤之道的谦谦君子,他怎么就变成毒龙?请你告诉我答案。这个就是生死轮回,你不知道你来生要去哪里;你的色受想行识隐藏了无量的烦恼业力,你不知道你来生会遇到什么人刺激你。为什么讲“诸行无常”还不太可怕,“诸法无我”最可怕?轮回就像抽签一样,你永远不知道你来生会遇到哪一个冤家,做出可怕的行为去刺激你的烦恼业力,然后让你堕落。你不知道。

诸位!我们平心而论,文昌帝君能够保持十七世的人身,这个已经是不简单了。你说人身,你前生做人,今生又做人,来生又做人,以印光大师的标准,你能够连续三生做人就很难。你知道吗?印祖说“三世怨”,他说一个人做人,第一生刚开始从三恶道出来,贫穷;有善根的人遇到贫穷他会起惭愧心,修福,第二生享受福报;第三生堕落。按印祖的意思,你人生能够保持三生做人,就已经非常不简单了。文昌帝君做人做了十七世,都还是士大夫,都没有堕落;到了第十八世遇到了吕后这冤亲债主,刺激他的瞋心,启动他复仇之路,从此以后堕落。

这个就是佛陀为什么生大惊怖。

我们一个资粮位的菩萨是经不起刺激的,说实在的。一个圣人,你刺激他,他没关系,他心无所住。我们对于外境有强烈的感受,这个感受会引起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思想很难摆脱感受。这就是为什么当外界起火的时候佛陀会这么的惊怖。因为第一个,动荡不安;第二个,你永远不知道这个小孩子什么时候要堕落,你永远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之下,它会激发我们的烦恼跟邪见。环境越不安稳、寿命越短暂,越不容易解脱。

轮回就是你不能经常投胎。按照佛法的意思,投胎的次数要越少越好,因为你每一次投胎都充满了变数。所以从资粮位菩萨的角度,我们到一个地方受生,我们希望一投胎,你要给我长一点的寿命,对我们是有利的。你不敢说无量无边阿僧只劫,你好歹给我二十劫、三十劫,必须要一个稳定的时间来修学。但是不幸的是,当我们进入五浊恶世的时候,寿命短暂,我们不得不数数投胎。结果,你活了八十几岁,佛法才懂一点就死掉了,来生又是懂一点点又死掉了。完了!这个就是一个大问题,这就是佛陀为什么产生惊怖。

这个地方说,这个房子是又老旧又破败,第一个环境动荡不安,更可怕的是寿命短暂,你不得不经常投胎,你不得不适应新的环境,接受新的考验。你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冤亲债主会出现,不知道自己心中的烦恼业力什么时候被激发。

这就是佛陀改变策略的重点之一,就是三恶道的危机已经开始出现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丑二、颂五百人喻

看经文。

有五百人止住其中

这个五浊恶世有什么人住在里面呢?有五道的众生。这个五道就是把阿修罗并到其他道去了,这是六道众生。这其中有三十个人是有善根的,是佛陀要马上救拔的。否则善根一旦到三恶道去,即将受到毁灭性的伤害。

丑三、颂火起喻 分四:寅一、颂地上事喻欲界火起;寅二、颂穴中事喻色界火起;寅三、颂穴外事喻无色界火起;寅四、总结众难非一

前面只是说明佛陀看到三界起火以后生起惊怖,并没有说到底火产生一个什么样的情况。这以下就正式地说明,为什么佛陀看到火以后内心产生惊怖呢?因为它会把我们无量劫来深藏在色受想行识深处的烦恼跟邪见的种子给逼出来,变成一种现行的活动。这个就是佛陀最怕的地方。就是,这个人虽然有善根,但是也有烦恼、有邪见,那你要是不刺激他,你让他有一个稳定的修行生活,他还有可能成就圣道;但是这个凡夫,你一刺激他,他就受不了了。

寅一、颂地上事喻欲界火起 分四:卯一、明所烧之类;卯二、明火起之由;卯三、明火起之势;卯四、明被烧之相

我们看经文。这个经文,因为它比较复杂,我们看附表第十。附表第十就是这个火到底把什么东西给烧出来、给逼出来。

卯一、明所烧之类

壹、三界思惑(五钝使)

一、别明

第一段,三界的思惑。这是三界的烦恼,我们叫五钝使。就是烦恼的活动它不像邪见那么的快速,它活动比较缓慢迟钝。就是很少人心境一接触马上起烦恼,大部分都是先起邪见,再起烦恼,所以这个烦恼的活动相对地要有一段时间的酝酿,它比较迟钝。

(一) 慢

五钝使,第一个,慢。看经文。

鸱枭雕鹫 乌鹊鸠鸽

这有八种鸟,我们就不一一解释了,诸位可以自己看注解。这八种鸟就比喻我们在内心深处的高慢心被这个动荡不安的环境给逼迫出来了。

这八种鸟的特性,古德讲两句话加以形容,说:“自举轻他,陵高下视。”这个鸟类在看东西,它是习惯从上面往下看,所以它就觉得每一个人都很渺小,只有它最伟大。这高慢心重,就是这个人容易高估自己。

那么为什么这个鸟它容易高慢呢?一个人高慢主要有六个原因:第一个,聪明,心思特别灵巧;第二个,色美,色身美妙庄严;第三,强壮,身体健康强壮;第四,自在,他身心没有太多的罣碍;第五,富贵,生活富贵;第六,行善,造了很多慈善事业。所以他以六种的因缘来自我高慢。

我们讲一件就好了,讲这个鹫,老鹰。我过去住在山上,就经常看到老鹰的活动。老鹰它主要有两件事:第一个,它觅食的时候,它飞得非常高,很高很高。因为它眼睛好、活动力也强,所以它只要觅到食物,马上可以采取行动。所以第一,它要觅食的时候就飞得很高。第二个,它休息,老鹰休息的时候一定停在一棵树的最高处,没有例外,尤其是枯树,它最喜欢停在那种又高又耸立的枯树的最高点,它的习性。所以你看老鹰看事情,它永远从高处去看。所以它这个会有什么问题?你看老鹰,它有时候觅食的时候,会错估自己的形势。它要去吃这个狼的时候,有时候失败。如果狼大只一点,这个老鹰有时候吃不过它。但是它在高空看的时候,它就以为狼比它小。

高慢心的危害是障碍菩提道。诸位你受菩萨戒你会知道,菩萨戒有三种心是特别障道的:第一个高慢,第二个瞋恚,第三个愚痴。小乘的戒法重贪,因为它出离。你有点高慢,它也无所谓,因为高慢心也不障碍禅定,它比较微细。但是你学习佛法,在广学多闻、成就智慧这一块,因为大乘佛法的智慧往往不是跟老师学,要同参道友互相学习,所以佛法对高慢它制得很重,尤其是大乘佛法制得很重。

我过去有一个经验,这个高慢我自己有一个体验。我以前领导一个佛学院,我带一班高级部。这高级部都是已经经过初级班跟中级班的修学,所以我带他们研讨一些课程。研讨课程的时候,有时候研讨的主题是我的强项,所以我的心就站得很高。我心里想,这个东西是我的强项,我研究这么多年了。但是我发觉,大凡是我特别强项、特别熟悉的题目,我都很难受益,反而是我比较生疏的地方我比较受益。后来我就自我反省,我要调整心态,就是一个人不能把自己拉到一个高点。后来我就即便是强项,也刻意把我的心拉下来,拉到低处,我发觉我这一堂课非常受益,即便他们讲的没有讲到重点,但是我还是非常受益。就是古德说的“谦受益,满招损”。

诸位你永远记住,一个人站在高点,对你很不利,因为你是一种能量的耗损。只有站在低处,你才能够接受到更多的能量。那么这一次对我的打击很大,我深深地体验到,重点不是对方有多高深的学问,重点是我要把心态调整好。后来我跟学生研讨,我就刻意把自己拉到最低,我就专心听他讲。我发觉,他不管讲的是不是深入,我每一堂课、每一个人讲的话,我都很受用。

小主,

这个地方很重要!

诸位!你不能把你自己的学佛之路越走越窄。只有你的师父可以教你呀?那要你师父往生怎么办呢?同辈之间的学习是很重要的。你看有些人,他能够左右逢源,他可以跟某甲学他的专长,他可以跟某乙学他的拜佛,他可以跟某丙学他的打坐。为什么?他谦卑。所以他的学习对象不是只有老师,他甚至于可以跟学弟学习。他就有这个本事,低下头,跟比他晚来的学习。高手!

诸位!我们必须要让自己永远保持进步,但是末法时代不幸的是老师会越来越少。所以现在,虽然我们改变不了外境,这是我们的共业,我们改变心态,你把心调低一点。你的心每调一点点,你会发觉你的老师会越多;你再往下调,你的老师又越多,就是这个概念。就是说,你到底是要把你的学佛之路越拉越窄,还是要越拉越开阔,这个关键就是高慢。你要站在高点,你就没有人可以学习了。这个就是你的问题,你自己的问题。

所以,为什么大乘佛法把高慢制得很重?就是一个菩萨你不能只跟你老师学习,你要跟你的同辈学习,甚至于跟你的学弟学习,因为每一个人在修行当中各有各的优点。这就是佛陀对高慢,他为什么在十波罗夷罪制得很重的原因,因为障碍你的学习之道。

(二) 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