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第一次照面

大唐里正 离珠 2237 字 1天前

赵正点头微笑,“是,琅琊侯也是?”

“我与元良不一般。”康陆笑着说:“我乃是皇后义子,出入禁中不须通禀。我到甘庭殿来,是为圣人熬药的。”

赵正抬头望天,这康陆与太子差不多的年岁,居然是皇后的义子。也不知他与皇后,谁更大一些。

于是不无揶揄道:“康侯经营营州,想来也是杂事繁忙。一年到头也难得回长安一趟,一回长安便鞍前马后,此等孝心,元良敬佩。”

“赵侯你这是在讽刺我啊!”康陆并不愚笨,听出赵正说话语气用词虽然客气,但听着就是在调侃,可他却不恼怒,只是微笑,“苍宣侯不知。我原本乃雁门杂奴,连名字都没有,受义父康同收养才有了姓氏。后来义父战死,承蒙圣人皇后照拂,才致有了今日之地位。我虽知皇后年岁不及我大,但他们与我,等同再造。我康小六怎能不知恩图报?眼下不过是熬一碗汤药,又何足挂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正端着手,呵呵地笑,“康侯大义,大孝!”

“不敢,高隆盛来了,我先走。有空再聊!”康陆呶了呶嘴,赵正回头,果然见高隆盛已经迈出了上书房的门槛,“宣苍宣侯晋见!”

赵正回过头,朝康陆颔首,“康侯,来日方长,日后定要讨教。”

“好说,我这些时日都在长安。对了,中和节香积寺外有诗会,元良去吗?”

赵正点点头,“大概是要去的。”

“等你!”康陆没有废话,眨了眨眼,扬了扬眉毛,便自而去。赵正回过神来,暗自摇了摇头,这丫正唐版安禄山啊?

“苍宣侯!”高隆盛见赵正表情古怪,忍不住提醒,“圣人等着呢!”

“是。”赵正伸手,“请内侍监领路。”

……

达念坐着车,到东市坊买了一条羊腿,又要了一些花椒、胡椒等调料,就着凉王府的灶间锅具,趁着大朝会的空当,炖了一锅西北味道的羊汤。凉王拨了两个婢女给她,三人便烧火的烧火,备菜的备菜。那火烧得旺,羊汤炖的时辰也够,揭开锅盖,便见汤色雪白,羊肉软烂,正在汤中咕咕跳动。达念盛起一小碗尝了尝,只是缺了些咸盐,便从怀中掏出一个打了补丁的布袋子,抓了一把投入了汤中。

婢女见状奇怪,便问道:“主家,这袋子怎地破了?王府内尚有几条盐袋子,奴婢去取了,主家换了吧。”

达念轻轻一笑,“不用。这是我夫君送给我的,王府的盐袋子再好,我也用不上。”

婢女们便笑了起来,“原是定情信物,是奴婢唐突了。”

达念见她二人年纪不过十五六岁,长相姣好,面容清纯。一时间便想起当初在吐谷浑遇见赵正时,自己也是这般年岁。那时她穿着到处漏风的暖袍,在松林间捡拾着红松菇,心中想着的是久病在床的阿爹,脸上大概也如他们一般笑得灿烂。

那时元良从松林中出来,骑着高大的焉耆战马,面上还覆着甲具。他将自己抓上了马,温柔的声音就贴在耳边,回想起来,仿佛就在昨日。

“坐好。”

那时可害怕了,但元郎身上充满了不容置疑和不能拒绝的力量。就是那日,他拿出了这个盐袋子。它原本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只布袋,但在达念的心中,这是她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达念嘴角抿着笑,拿着锅铲在炖锅中搅动,“汤得了,殿下和元郎回来了么?”

“还未回府呢!方才我去问过门房了,说是圣人召见苍宣侯,怕是还要等些时辰。”

达念便蹲下撤去柴火,婢女们上来帮忙,被她制止了,这些活,她在平凉每日都做。如今到了长安,没道理就要养尊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