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鸣与爆炸声接连不断,身处舰桥的柯乐也能凭借肉眼看到那不断升腾的火焰花朵。
炮击的效果体现了出来,但并不明显。
曾经与NAMA的机甲对抗时柯乐见过各种各样的防护措施,有使用高分子化合物填充装甲板的,有利用自生磁场偏移低速炮弹的,但就是没有眼前这种“千层酥式”的。
最前方的冲击角承受着来自正面最多的攻击,几乎每一发命中的炮弹都从它身上剥离着碎片。随着攻击的越来越集中,这只冲击角的受击面仿佛一块被勺子挖去一角的千层酥一样,断面上布满密密麻麻的分层结构,缺口呈现一个半圆向内部凹陷,好像无论多么强力的攻击最多只能做到打破一层然后将下一层暴露出来。
海鬼的这种结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类单次杀伤的上限,直接炮击的效率很低,导弹的效果只会更差更贵,这也是如今各国主力海军重新拥抱巨炮的原因。
质量不足数量凑,抵御着舰船们的炮击,这只冲击角最终还是变得支离破碎,一直在四周寻找机会的武装直升机不计成本地发射着火箭弹——即便其中大部分都一股脑钻进了海水中。
更加旺盛的火焰升起,冲击角整个残破的躯体在爆炸中碎裂,大块大块的圆弧形外壳没入水中,速度渐渐慢了下来而被另外两只海鬼超过。冲击角渐渐停止移动并沉没,此时此刻才是真正击败了它,而时间将将过去了两分钟。
近乎完好无损的另一只冲击角和双绞龙借由同伴的“掩护”已经推进到十分危险的距离,它们即便表面布满裂痕也没有停下,伤口远没有上一只深,舰炮直接炮击的精准度果然还是难以保证,特别是双绞龙,它本身就身体细长而且在不停扭动,炮击大多都打空了,激起的烟尘和水花拉出一条长长的“迎宾毯”铺设在前进线路上。
目标不是自己,海南舰早已规避,即便依靠船体外围布设在水线上的阻退杆——长度超过8米的合金长杆——可以抵御海鬼的直接撞击,但挡在鬼的路线上并非明智之举。
冲击角在离“乔治·华盛顿”号还有大概几百米的时候二次加速,出乎意料地加速摆脱了炮击和武装直升机的纠缠,二者的距离瞬间缩短,同时编队也不得稀释火力分别攻击冲击角和双绞龙。
冲击角高高扬起尖而长的角刺,如同洞穿一切长枪般径直撞向了“乔治·华盛顿”号。
“铮——”
如果要形容这个声音,想来柯乐会说这是“金属如同废纸被扯开的声音”。随着船体的哀嚎,航母甲板下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口子,冲击角的角刺有意卡在船身中,随着它的上下摇摆,船体肉眼可见的被切割开来。
美军航母在与海南舰编队会合前就已经受损严重,如今的情况竟然连脱险的手段都没有。
切割口越来越大,如同裁纸刀划过纸张般轻松,损伤就快到水线以下,等到海水灌入船舱无异于直接宣判死刑。
屋漏偏逢连夜雨,攻击冲击角的舰船因为两者相距太近投鼠忌器也只得收拢火力,而被稀释火力的另一边更是无法阻止逐渐赶上的双绞龙,舰队中的每个人都知道双绞龙的可怕之处。
“乔治·华盛顿”号即将迎来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