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墨听了,低下头,默默地去拿东西分给难民了。
而朝廷这边,为了抵御燕军的进攻,开始在应天城内外加紧修筑防御工事,征调了大量的民夫。林渊的邻居刘大哥也被征去修城墙了,每日回来都是累得精疲力竭。
林渊关切地问道:“刘大哥,这修城墙的活计太累了,你可还撑得住?”
刘大哥苦笑着说:“唉,撑不住也得撑啊,这城墙要是修不好,燕军打进来了,咱全家老小可就没活路了。只是这一天天的,累得骨头都快散架了,也不知道这仗啥时候是个头啊。”
林渊无奈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大哥,你且先歇着,总会有熬出头的那天的。”
可这熬出头的日子,却似乎遥遥无期。燕军不断逼近,应天城的气氛愈发紧张,仿佛一张拉满的弓,随时可能断裂。
在同一时期的世界其他国家,亦是各有各的风云变幻。
在欧洲,英格兰正处于“玫瑰战争”的白热化阶段,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为了争夺王位,展开了激烈的厮杀。那战场上,贵族们身着华丽的铠甲,骑着高头大马,可在这光鲜的背后,却是无数普通士兵的鲜血与生命。英格兰的城镇乡村在战火的蹂躏下,一片荒芜,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躲避战乱,四处逃亡,与明朝此时因靖难之役而陷入动荡的百姓境况颇为相似,都是在皇室或贵族的争斗下,失去了往日的安宁生活,苦苦挣扎求生。
法兰西王国当时处在瓦卢瓦王朝统治下,国王查理六世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国家大权时常旁落,贵族们争权夺利,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各地农民不堪重负,时常爆发起义,抗议沉重的赋税和贵族的压迫。相较之下,明朝的建文帝虽面临着燕王的挑战,但至少在其统治初期,是推行仁政,试图减轻百姓负担的,只是这场靖难之役打乱了一切,而法兰西则是长期被内部的权力纷争和阶层矛盾所困扰,难以有稳定的发展环境。
在中东地区,奥斯曼帝国正处于巴耶塞特一世统治时期,这位君主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对外扩张领土,将周边的诸多地区纳入版图之中。在扩张的过程中,奥斯曼帝国注重对不同民族和宗教的融合与管理,通过推行伊斯兰教以及采取一些相对宽容的统治政策,让新征服的地区逐渐稳定下来。与明朝内部因靖难之役陷入内耗不同,奥斯曼帝国是向外发展,利用战争来增强自身的国力,使其在当时的世界舞台上越发强大,影响力也日益扩大。
在印度,德里苏丹国已然走向衰落,各地的封建领主割据一方,不听从中央的号令,时常发生混战。同时,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教派冲突不断,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百姓们既要遭受战乱之苦,又要面临宗教纷争带来的困扰,生活苦不堪言。这与明朝虽有战乱,但依旧有着统一的文化根基和相对明确的正统统治观念有所不同,印度的混乱局势使得其国家发展陷入了更深的困境之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日本,室町幕府统治下,各地的守护大名权力过大,时常与幕府将军产生矛盾,导致政局不稳定。而且日本当时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在文化、艺术、建筑等方面多是模仿借鉴,尚未形成自己独特且成熟的文化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的发展相对缓慢,面对国内的权力纷争,幕府也难以有效地进行统一管理,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一种松散且不稳定的状态,与明朝在文化繁荣、经济多样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距,更不用说此刻明朝正经历着靖难之役这般重大的历史事件,整个国家都在动荡中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林渊依旧守在应天城中,看着那日益紧张的局势,心中满是对和平的期盼。他望着自家画斋中那些尚未完成的画作,想着若是这天下太平了,定要将这世间的美好都绘于纸上,让后人也能知晓,在这乱世之中,人们对安宁生活的那份渴望是多么的强烈。
他每日都会去城楼上眺望一番,看着远方那隐隐的硝烟,默默祈祷着这场战争能够早日结束,大明的江山能够重归平静,建文帝能够稳住皇位,让百姓们再次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而他自己,也能重拾画笔,在这丹青世界里,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用色彩与线条,描绘出那山河锦绣的太平景象。
日子在这无尽的等待与期盼中缓缓流逝,林渊的故事也还在这动荡的时代里继续着,成为了那个乱世中无数平凡百姓生活的一个小小缩影,承载着人们的悲欢离合,见证着历史的滚滚车轮不断向前,不知何时才能驶向那和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