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大巫师的计划

还有一些对武器的熟悉、练习,这些都要学会,并且要通过除夕前的考核,如果没有通过,则会被撵回部落,做一个传授基础知识的族人。

作为融合的第一步,熊洪并没有将这些部落的族人全部集中到一起,而是准备先在这些族人中间普及基本的文字和语言,减少互相沟通的误会。

这些天,熊巫带着熊祀、熊黑等人,按照熊洪的建议和想法,制作第一套熊部落的标准“教材”,作为这个冬天“扫盲”的学习内容。

“教材”很是简单,只有三个“课程”:一些常用字的读音、写法和1-100以内的加减法。

熊部落现在的常用字不算多,普通的熊部落族人,算上平时日常交流的,不超过500个字。剩下的就是一些词语,大概也就在300左右,只要能坚持学习,一个冬天学完应该问题不大;

如果让族人们再学习后世的拼音,那估计这些人没有疯的话,熊洪自己会疯,语言及文字的发展自有其规律,熊洪能够在部落里普及后世的汉字,就已经很违反规律了,这从很多族人不明白字为什么这么写就能看出,他们更乐意接受一些“鬼画符”般的图画,要不是熊洪很早之前就开始“晚间扫盲”,那这个学习的难度会更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对于一个生字的读音,熊洪给熊巫的“教材”,就有标注——用相同读音的文字来进行标注,教学前,会花上一段时间,用来教授他们学习这些字的读音。

比如后世常用的“a o e ”等拼音字母,都被标成了“啊,窝,鹅”等一些常用的文字;

另外,熊洪还特别注意对算术的传播。

除了文字采用后世的简体字之外——繁体字写起来太麻烦,竹简刻不下,而且熊洪也不会——只采用了0-9这十个数字,还有“+,-”等运算符号。

目前来看,能学会文字的同时又能熟练掌握简单的计算,那基本上就能被族人们当成“文化分子”来看,熊洪和熊巫也会对这些人更加器重。

当然即便是这样“简单”的内容,熊巫都害怕这些族人学不会。

第一卷的识字及发音很快就被编写了出来,原本在去探索前,熊洪是想采用后世《三字经》或者《千字文》等着作一步到位的,但这些着作里面都有很多典故,而且都还没有发生,要是问起来比如“昔孟母择邻处”是什么意思,那就僵硬了。

所以第一卷200个文字,基本上都是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如马牛羊、镰刀、斧头等这些,既方便族人们理解,又有实物给他们加深印象,还能让大家统一这些东西的叫法。

算术也同样被编写了出来,教材很简单,只有不到一卷的竹简,上面的内容简单粗暴:从0写到9,又介绍了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最后就是个位数进十位数的一些运算。

来自各个部落的巫们,这时也派上了用场,经过十几天的突击培训后,这些人基本上都掌握了100多个文字,基本的交流和发音都没有太大的问题,甚至有些聪明的,算术都能算到100以上了,这样熊巫很是骄傲,毕竟这些都是他带着人做出来的,按熊洪的话来说,自己就是这些巫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