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遮掩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让人们得以看清世家地主们那虚伪丑陋的真实面目。
对于其他那些罪大恶极之人,处理方式倒也简单粗暴——直接乱刀砍杀了事。
然而,唯独有这么一人,却令李圣君颇费了一番心思,施展出些许计谋方才将其拿下,此人就是衍圣公。
且说那日,眼见着靖难军如泰山压卵般兵临城下,这位衍圣公为了能够保住自己长久以来所享有的荣华富贵。
竟是毫不犹豫地抛下一切,一路马不停蹄地赶往长安,只为求得一见李圣君。
见到李圣君之后,他忙不迭地表露出自己的耿耿忠心,信誓旦旦地表示会坚定不移地拥护靖难军以及李圣君本人,并承诺定会不遗余力地宣扬李圣君统治的合法性。
不仅如此,衍圣公深知单靠向李圣君表忠远远不够,于是又辗转前去拜访了郑有道。
在他想来,郑有道身为一名饱读诗书的儒生,必定会念及同为儒门中人的情分。
心甘情愿地为自己这位德高望重的衍圣公摇旗呐喊、加油助威,从而促使李圣君对自己另眼相待、予以重用。
然而,他终究还是算错了一步棋。
的确,郑有道身为儒生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他却忽略了至关重要的一点——郑有道对于李圣君的行事风格和治国理念有着极为清醒的认知。
要知道,无论李圣君征战沙场、夺取天下,还是如今治理这片广袤的江山社稷,所采用的方法皆是源自洋人那一套,与传统的儒家思想可谓大相径庭。
因此,所谓的儒家学说在这里压根儿就没有立足之地。
之所以起用郑有道,其目的仅仅只是为了笼络那些残存下来的儒生而已。
毕竟,对于李圣君而言,并非只有郑有道一人可供选择,如果此人能够乖乖听命于己,那么便暂且留用;
倘若他胆敢忤逆不从,那随时都可以将其替换掉,因为天底下多得是愿意为李圣君效命的儒生。
而对于那些假借孔子之名行坑害百姓之实的家伙们,早在李圣君尚未穿越到此地之时,心中便已对他们充满了愤恨之情。
如今好不容易逮到了这样一个绝佳的机会,又怎会轻易放过?
于是乎,李圣君当机立断地下达命令,决定在大帅府设下丰盛的宴席来款待那位尊贵的衍圣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