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顺江入川

飞鱼号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以 最快的速度向南疾驰,顺利穿过台湾海峡,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划出一道白色的航迹,绕过台湾南部,又从台湾岛东部返回东山岛船厂。总航程达 1620 海里,耗时仅 43 个小时,航行速度稳定在 37.9 节左右。这期间,林振兴凭借自身独特的危险感知能力,犹如拥有一双能看透海洋的眼睛,巧妙避开了海上潜藏的危险,使得飞鱼号的极限性能得以最有效地测试出来。而后又经过船厂工程师们在极限海况下的反复测试与调试,历经十天,飞鱼号终于正式交付给林振兴。

当飞鱼号正式交付给林振兴后,他立即驾驶飞鱼号前往宜昌,与中路军会合,进攻四川。

所谓兵马未动情报先行,在龙虎军情报系统建立后不久,陈狗牙便着手在四川布局情报网络。他派出精英骨干进入四川,发展出一大批本地的情报人员,这些人员分布广泛,涵盖了士农工商等不同群体,他们凭借各自的身份和职业优势,不动声色地收集着各类关键情报。而情报人员也是分成多种用途,他们基本上互不干扰,负责收集信息的则基本上专门负责收集信息,平时表现和平常人并无什么不同,而另外一部分则是负责宣传散播信息的人,他们的特点是流动性强,不会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以免被有心人盯上,他们主要宣传朝廷官员的腐败的作为,以及龙虎军开明的政策,并详细的散播在朝廷和龙虎军,分别治理下的百姓生活状态,而那些收集信息的人员中。

士绅阶层的情报人员,利用他们在社交场合和地方事务中的影响力,与当地的军政官员频繁接触,从官员们的言谈话语中获取关于军队部署、战略规划以及高层决策的重要信息。他们在文雅的宴会和严肃的议事厅中默默留意,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将有关兵力调配、将领任免以及军事行动意向等情报悄悄传递出去。

普通农民情报人员,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同时,留意着军队的行军路线、粮草征集情况以及临时营地的搭建位置。他们看似朴实憨厚,实则心思敏锐,通过观察士兵的往来、物资的运输,收集到了关于军队调动频率、后勤补给状况等实用情报,为整体的情报拼图提供了基础而关键的碎片。

工匠和商人则利用他们的工作性质,深入到军事设施的修建现场和物资交易的核心地带。工匠们在修缮城墙、打造兵器的过程中,暗中记录下防御工事的结构特点、武器装备的制造工艺以及材料储备情况;商人们在物资买卖的往来中,追踪着粮草、弹药等重要物资的流向和储备仓库的位置,了解到物资供应的源头和渠道,从而推断出敌军的持久作战能力和关键防御节点。

通过这些来自不同阶层情报人员的努力,成功查明了四川守军的详细兵力分布状况,每个城池、关隘的兵力数量与兵种构成清晰明确;敌军武器装备的细节尽在掌握,火炮、火枪等武器的性能参数和配备比例了如指掌;粮草储备的地点和大致数量被精确锁定,物资运输路线也被摸得一清二楚;各个城池的防御工事布局更是被洞悉透彻,城墙、城门、了望塔、炮台等设施的情况无一遗漏。这些情报通过秘密渠道快速传回参谋部,为制定作战计划提供了坚实依据,确定了从长江水道进攻重庆的战略路线。

参谋部依据精准的情报精心规划了作战路线,计划主要从长江水道突破,直取重庆。重庆,这座位于四川盆地东部的重要城池,地势险要,山环水绕,犹如一座天然铸就的军事堡垒,坚不可摧。其城墙高大巍峨,由坚硬的青石和砖石混合筑成,历经岁月的沧桑洗礼和无数次战争的磨砺考验,依然坚固无比,傲然屹立。城墙之上,设有密集的了望塔和坚固的防御工事,了望塔中士兵们日夜轮流值守,时刻警惕地注视着城外的一举一动,不放过任何一丝风吹草动;防御工事包括厚实的掩体、威力强大的炮台和精准的弩箭阵地,配备了大量的火炮、弓弩和投石机等各类武器,可对来犯之敌进行全方位、多层次、无死角的火力打击,让敌军望而生畏。城门更是坚固异常,采用厚重的铁门,外包坚韧的铁皮,并用粗大的铁链和牢固的门栓进行加固,门后设有沉重的千斤闸,一旦关闭,便如同一道铜墙铁壁,坚如磐石,难以攻破。

为了确保海军战船能够顺利抵达重庆城下,情报人员提前对宜昌至四川的长江航道进行了细致入微、全面深入的探查工作。他们乘坐着轻便快捷的小船,沿着航道缓缓前行,瞪大眼睛仔细观察水底的暗礁分布情况,用特制的专业工具精确测量暗礁的位置、大小和深度,并做好详细准确的标记。随后,工兵们将这些暗礁利用高爆炸药一一清除。随着一声声沉闷而震撼的巨响,江底的暗礁被炸得粉碎,水花和石块如同喷泉般高高扬起,经过不断的爆破作业,终于为战船清理出一条安全畅通、无阻碍的航道,为后续的大规模进军奠定通行顺畅的基础。

天刚蒙蒙亮时当船队即将抵近重庆府,李二牛站在船头,身姿挺拔如苍松翠柏,坚毅的面庞迎着寒冷的江风,目光望着仍然被长江两岸山体阻隔的重庆城方向,深知一场大战即将来临。而他所在的战船正被林振兴的飞鱼号拖拽着,前方即将靠近铜锣峡。林振兴的命令从飞鱼号上发出,传令全军,提高警惕,做好战斗准备。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再次仔细检查武器装备,用粗糙的手轻轻擦拭着锋利的刀刃,确保每一件武器都能正常使用,每一颗子弹都装填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