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施肥等实操知识,已经开始实际操作。
结果十分喜人。
这些知识用在其他作物上,同样有显着效果。
朱棣等藩王负责的实验地,每天都有好消息。
窥一斑而知全豹。
若能研究透杂交水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仙人所说的亩产两千斤真的不是梦。
“父皇,您开盲盒的重心,不该放在文臣武将上,应该放在农业人才和知识上。
那位袁圣可以研究出杂交水稻,肯定有配套知识。
下次去仙人那里,可以支付大代价,开盲盒前,把这些知识列为你最期待的东西。
等我们研究透杂交水稻,百姓吃饱肚子,安居乐业,国力提升,再对外进取不迟。”
朱标语气沉稳,有条不紊帮朱元璋分析轻重缓急。
朱元璋连连点头:“你说得对,正如仙人所说,他无所不能,只要付得起代价。”
刘循原话是“诸天盲盒店,无所不能”,在朱元璋看来,等于刘循无所不能。
绕了一圈又回到原点。
还是缺代价。
“等等。”
朱标脑海灵光闪过,“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能用来支付代价,为何执着于钱财?
名人字画、古董、盐、矿产难道没有价值吗?”
朱元璋有些犹豫。
字画古董还好说,肯花心思总能淘换到一点。
盐、矿产就难了。
它们是战略资源,供不应求,大明自己都不够用。
用紧缺的盐和矿产换盲盒,朱元璋舍不得。
朱元璋交代朱标:
“盐、矿产暂且不提,先收集名人字画和古董。”
朱标对此早有预料,将自己的计划娓娓道来:
“儿臣准备先从藩王入手,这些年您不断赏赐他们,他们收集的字画和古董不少。
藩王带头捐,大臣们不捐合适吗?只要肯捐,杂交水稻面世后,可以留个名字。”
随着朱标监国时间越长,对朝堂把控更强。
根据锦衣卫调查,许多对不能参与杂交水稻研究不满,不想错过青史留名机会。
所以朱标给他们机会。
捐得东西够多,就能在功劳簿上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