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官拜丞相

国公府书房内,武植正凝视着江南诸路的地图。此次率军征伐江南,武植的意图不单是为了平定江南之乱,更是要彻底改变江南各路世家大族以及地方豪门掌控资源的状况。打破大宋统治阶级的第一刀,就从江南之地落下。

当他听闻皇宫内侍紧急召他入宫时,武植嘴角泛起一丝轻笑。对于江南各路的情形,武植所获取的信息比赵佶更为丰富,自然明白赵佶为何这般急切。

来到皇宫,在内侍的引领下,武植来到了赵佶的御书房。赵佶一见到武植的身影,犹如见到救星一般,匆忙起身。“武爱卿,这究竟如何是好啊!我大宋江南之地眼看就要被那叛军攻陷了,不知爱卿有何良策阻止叛军攻势?”

“官家,微臣计划先派遣殿前司副都指挥使呼延灼、侍卫亲军步兵司都指挥使卢俊义,率龙卫右厢一万二千骑兵火速奔赴江南,且任命卢俊义为都统制,呼延灼为副统制。暂且统领江宁府内剩余的朝廷士兵,防御叛军的攻击。待西北各路大军集结完毕后,微臣即刻率军南下。”

听到武植早有计划,赵佶面露喜色,说道:“好,爱卿不愧是朕的肱骨之臣。如此一来,朕便放心多了。”

然而,还未等他高兴多久,杨戬的一封八百里加急奏报,便又送到了赵佶手中。赵佶急忙打开一看,顿时眼前发黑,差点站立不稳摔倒在地。

原来,杨戬的奏报中提到,在淮南西路有一个名叫王庆的流民,见方腊称帝,便学着方腊的样子聚拢流民也造反了。他们攻州掠府,斩杀朝廷命官,聚集淮南流民,在淮南西路称帝,还与方腊相互呼应。

武植瞥了一眼赵佶手中的奏报,看到王庆在淮南称帝,并未有太大的反应。如今方腊已然提前反叛朝廷,那王庆此刻反叛,倒也不足为奇。

但见赵佶那摇摇欲坠的身形,武植佯装不知,忙开口问道:“官家,您安好否?不知又发生何事?”

听到武植的话语,赵佶神色颓丧,他强撑着精神望向武植,带着哭腔道:“爱卿,我大宋的江南近乎沦陷,如今那淮南西路又有一伙贼子称帝造反,爱卿,朕的江南之地就全仰仗爱卿啦!”

“官家不必忧心,那叛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待西北诸路大军集结完毕,臣定会尽快平定叛乱。只是江南之地如今叛乱频发,还望官家下定决心,免除江南两年赋税。”

“好好好,都依爱卿所言,朕会下诏通告江南,免除江南两年赋税。”

此时,赵佶终于心生惧意,江南之地的反叛如燎原烈火,愈演愈烈,已严重威胁到大宋的统治,说不定自己会沦为亡国之君,听到武植再次提及免除江南两年赋税之事,他也顾不得敛财修道了,连忙点头应允。

武植听闻赵佶同意免除江南两年赋税,心中暗自欣喜,这于自己平定和治理江南将会更为有利。

第二日的早朝上,赵佶于群臣面前宣布了对江南免除两年赋税的诏令。并且为助力武植更有效地平定江南叛乱,授予他江淮荆浙七路宣抚处置大使的职位,还赐予他平章军国重事之权。

听闻赵佶授予武植的权力,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然而当他们获悉江南之地又有叛军兴乱称帝,并且如今江南诸路近乎被叛军攻陷,皆不由得面色沉重,因此,无人提出反对意见。

自此,武植一举成为宋徽宗继位以来,权势达到巅峰的大臣,就连原宰相曾布也远远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