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边,曹孙刘三家狂风暴雨般的行军速度着实将成都的吕布惊了个够呛,怎么个意思?迫不及待了是不?不拿我天下无敌的吕奉先当回事是不?非要一起来攻是不?一个一个的来行不行?
“这就是你们给朕的建议?”怒不可遏的吕布正在对着贾诩、法正等人大声咆哮,不是他没有风度,实在是这群刁毛太过可恨,瞅瞅他们说的都是人话吗?云南的张任挡不住黄忠,江州一线的严颜敌不过韩当与潘璋,张辽未必能守得住汉中地区,关中的高顺必败无疑,雍凉的徐荣也是够呛,怎么个意思?直接抹脖子好不好?能不能给点建设性意见?你们这群饭桶!
“陛下息怒,曹孙刘三家数十万大军同时来攻秦境,我军无论如何也是抵挡不住,当务之急乃是联合其中一家共抗其余两家,归附其下已然在所难免,吴帝孙坚底蕴丰厚,昔日虽与我军多有摩擦,然其地广袤无垠,其民足食丰衣,其兵骁勇善战,其军亦无蜀中关隘阻遏,投其实乃上善之选也!”法正立刻拱手出声。
李儒闻言连忙唱起了反调:“法大人言过其实也,吴国疆域虽广,魏国却也不差多少,若论朝堂、军队、百姓更是不弱分毫,吴国有王啸,魏国有齐林,此二人皆乃世间罕见大才,足可相互匹敌,但吴军却有一个天然的弱势,那便是骑兵不够强力,他日中原战事一旦开启,吴军定会在此事上吃到大亏,那又何来上策之说呢?依下官所见,投曹方为上谋,当尽快打开城关引魏军入蜀以抗吴汉!”
“李大人短视了,正因吴国骑兵羸弱才能体现出我们的价值,大秦骑兵足可匹敌魏之骁骑,孙坚又怎会不重用我们呢?”法正开始了针锋相对。
李儒丝毫不惯着他:“法大人才是短视,吴国骑兵既然弱小,那为何不让他一直弱小下去呢?大魏有明主,有良臣,世人早有传言:魏帝招才高位以待,齐林求才无论出身!他们又怎会不理解我们的心意呢?”
小主,
“难道吴国就没有明主良臣吗?吴国......”法正再次辩驳起来。
......
这就是秦国朝堂现在的尴尬处境,法正一直在蜀地当官,所以不想蜀地战火连天,吴军入蜀已是必然之势,投他才能有效规避蜀中战乱,否则魏军进来也是要与吴军展开一番PK,何苦呢?
作为秦军大管家的黄权也是支持法正,他也不想蜀地伤筋动骨。
而李儒和贾诩才不管蜀中会不会乱,天下眼瞅着就要乱成鸡毛了,蜀地算个屁啊?作为雍凉人的他们落叶归根才是紧要,而且他们也更加看好曹操,从最低谷时只剩一座城池到如今拥兵上百万的开国之君,这个人生轨迹拉扯幅度太大,作为主角的他自然也能体会到更多的辛酸苦辣,这样的君主绝对不可小觑,因为人生的经历通常是引导一个人命运走向的必要因素,经历越多的人越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曹操这方面无疑比孙坚要强。
但手握大军的牛辅则是投谁都行,只要不投刘备,你们谁赢我就听谁的,完全躺平。
可偏偏这次的选择还至关重要,总不能说今日降吴明日又降魏吧?大家都是身居高位之人,怎么也需要给自己留点脸面,被人跑到坟头去指着骂的滋味可不好受。
看着面前乱糟糟的景象,怒上心头的吕布当即暴吼一声:“都给朕闭嘴,朕意已决,起兵十万增援关中,朕这次要御驾亲征,先退刘军,再斩齐林,扬我大秦国威!法正、黄权、牛辅留守成都,贾诩、李儒随军出征!”
吕布可不傻,但也不够聪明,他这典型是壮士断腕之举,成都与云南皆乃山林居多之地,不利于骑兵征战,被堵住很有可能就废了,关中、雍凉与新疆则刚好适合骑兵施展,这恰好又是他擅长的领域,大不了就往新疆突围嘛,反正那边这几年被秦子扬经营的很不错,不怕没粮食吃,周旋几年毫无问题,总比在成都等死要好,说到底还是放不下手中的权利啊!也是,刚坐上皇位没几天就要重新去当回将军,人家还没爽够呢,怎么可能愿意?
但他带走李儒留下法正又是昏招,这样很有可能会让蜀地陷落的更快,出征大军也充满了不确定因素,但这也是没办法,你留下李儒他就会认真守城么?带走法正他就会全力退敌吗?底下的人全想着投降之事呢,带谁不都一样吗,先凑合着用吧,君主不好当啊,不得人心的君主更加不好当啊!
“微臣领旨!”
闻言的五人纷纷拱手领命,这样也好,再争论下去人家可能都打进来了,还不如像现在这样呢,是战是和,降魏还是降吴,皆由自己选择,能拿到多少利益也看自己的本事,对谁都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