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奠基仪式之前,大儿子独孤华就已经归国。
他凯旋的时候,宋坤还在秦朝,为华阳太后守灵。
等宋坤回来后,独孤华兴冲冲的跑过来,将一个木雕递上。
“王父,你看,这是儿臣刚做的。”
“什么东西?”
“儿臣最新想出来的新式战车。”
宋坤饶有兴趣的低头一看,他瞬间笑容一滞。
“这......”他惊了,像,真的太像了!
这特么不是坦克的模型吗?
不对,因为没有长长的炮管,准确来说,应该是更像装甲车。
外形确实相似,但构造大有不同。
独孤华经过试验,他否定了将人马全部包裹在铁皮之中的想法。
而是很新颖的,将马头露了出来,让甲胄去保护它。
结果,经过试验之后,却发现根本行不通。
为什么?马是牲畜,它们的思考能力十分有限。
要想让马儿奔跑起来,按照人类的指引行动,只能通过暴力模式。
无论是缰绳,还是马鞭,都是暴力的体现。
而且,一匹战马是拉不动又重又大的战车的,至少需要五匹以上。
可是每一匹战马好像都有他们独特的想法,很难保持协同性。
最关键的是,马儿在如此封闭的空间里活动,会引起他们的恐慌。
不要说马了,即便是人类,幽闭恐惧症依旧存在。
“那怎么办?”独孤华眉头皱起,他在思考,应该如何是好?
想了大半天,他好像都没有想到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
“难道,只能让战士们驱动?”
本来,让人推动是独孤华的一个计划,只是最开始就被他否定了。
因为,在他的设想当中,战车要拥有灵活性,所谓的灵活性,就是要兼顾操控与速度。
如果让人去推动的话,那移动速度太过缓慢,反而适得其反。
可是现在,似乎就只有这一条方法可行了。
独孤华无奈之下,只好喊来数名战士,让他们配合一下。
结果就是,虽然战车跑得慢,但是操控性非常好。
独孤华叹了口气,似乎,只能这样吧?
......
先前,嬴政对于韩非所言,他一直耿耿于怀。
他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宋兄,于是写信寄向北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宋坤收到信后,第一时间让他想起了当年看的某本小说。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他也曾经反思过秦朝灭亡的原因。
秦朝覆灭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毋庸置疑,赵高和李斯的专政,肯定属于众多原因之一。
造成这个情况的,就因为秦始皇极大提高了地方自治的灵活性,也忽略了权力所带来的治理效率。
帝国的不可能三角,直接有两大关键点没有平衡,怎么可能不灭呢?
秦始皇在世期间,实行的郡县制,在现代人看来,确实是个非常有时代建设性的制度。
然而,如果代入到那个年代,你会发现,路还是走得太快了。
郡县制,相当于将权力下放给当地官吏,而秦始皇,碍于交通条件,他其实对各郡的掌控,十分有限。
这就造成了当地官吏,在天下大乱之后,要么袖手旁观,要么倒戈向造反军团。
而这一切,朝廷一无所知。
如果,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后,秦朝朝廷能第一时间平止叛乱,按当时的交通条件来看,会引起天下这么大的动乱吗?
肯定不可能,那可以大胆猜测,绝对有官吏为了政绩好看,为了逃避责任,从而选择隐瞒。
当然,即便陈胜吴广被平反,天下还是会乱的。
有一个历史关键点,当刘邦入主中原之后,为什么当地百姓会如此拥护他?
与秦法有关,会不会也与地方秦吏为了谋取利益过于压榨百姓有关?
而这些剥削压迫的事迹,在史书上是看不到的,只有当时的秦朝黔首才深有体会。
......
如何让国家稳定?既要保持灵活性,又要有效率,这是很难平衡的。
也许有人会说,古代最主要的问题是,因为交通不便,导致信息传递速度缓慢,上行下效困难。
不不不,哪怕到了现代,也有国家面临着这个治理问题。
漂亮国为了国家稳定,赋予地方充分的自治能力,导致各个州分立律法,为了短时间增长财政,选择改变税收,效率的来刺激市场,对于富裕阶层的税收逐年降低。
如今,漂亮国就陷入了财政危机,只不过,他们因为占据了世界货币体系的主导,看似能混过去。
帝国的不可能三角,“稳定、灵活、稳定”,只有做到绝对的平衡,一个帝国才有可能长盛不衰。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现在的秦朝,秦始皇还活着,依靠着他强大的威严,暂时保持了王朝的稳定。
万一他驾崩了呢?而皇子宗亲们又没有实际权力,甚至连名分都没有。
也怪不得赵高和李斯操控朝政。
假设扶苏当年没有自杀,他就一定可以驱使蒙毅带领的长城军团杀回咸阳吗?
也许很难,因为扶苏他还没有建立威信,在蒙毅眼中,自然是始皇帝手谕更加重要。
好,即便他可以动用蒙毅的长城军团,也成功的反攻咸阳,将胡亥踹下王座。
那么,扶苏将面临一个比他父皇还要棘手的难题,那就是天下群雄并起,各地起义。
以扶苏的能力,就一定可以稳定局势吗?
他一个尊崇儒家仁政的公子,就一定会去暴力镇压吗?
解决天下动乱,只有那个男人亲自登场,才有可能平复。
然而,扶苏终究是扶苏,他不是嬴政。
......
今天,是收到嬴政来信的第五天。
在以往,宋坤都回复得很快,而这次,他却犹豫了。
其实,他也犯了难,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宋坤不由得想起来前世看过的一本小说里,也讨论过这个千古难题。
他觉得里面有一个想法,挺有意思的,放在这里应该可以行之有效。
念及至此,他在信中回复八个字。
【内郡县,外分封,可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