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燕云十六州’的汉人还少吗?”柴荣反问柴宗训,柴宗训也答不上来,“凡是胸有韬略之人,他们的心有大多,他们的舞台就会有多大。除非是在他们看来当今世上难遇到能让他们值得投效之主,他们才会选择退隐山林,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士生活。
“而似樊若水这般的大才,你别天真的以为只有要一天你当上皇帝,他就会马上投效于你。君择臣,臣亦择君,在你威望无法威慑天下之前,别妄想天下之才能尽为你用,他们更是有他们自己的想法。”
柴荣这般话柴宗训却是极为认同,如果真的是虎躯一震,王霸之气一散,便文臣武将争先来投,这世上就不会有这么纷争了。
想三国之中在曹操有郭嘉、荀彧为助之下,诸葛亮宁愿耕作隆中也不愿出山,难道说是曹操算不得当时明主吗?自然不是!而是想诸葛亮这样的大才,只愿意做君之谋主,又岂会屈居人后,为人摇旗呐喊?
“只不过话说回来,比起辽国我们还是要更多一些先机罢了。”柴荣此言,让柴宗训又多了一丝失望。
“父皇此言何解?”柴宗训连忙问道。“你先前说过,樊若水乃是是汉人,我们大周同为炎黄一脉,自然要亲近一些与南唐隔江相对,正所为‘近水楼台先得月’。当然我刚才也说过‘幽云十六州’的问题,如果辽国能将‘幽云十六州’这个问题处理得很好,能让此地的汉人皆心甘情愿为之用,有这么一个榜样在,我们所谓汉人身份的优势也就茫然无存了。”
柴宗训也渐渐明白过了,柴荣说得不错,而后世“燕云十六州”在辽圣宗和辽国太后萧绰的经营之下,的确是固若金汤。
加之赵匡胤、赵光义这对兄弟俩数次北伐无功,“燕云十六州”百姓渐渐对中原王朝失去了信心,而对于日益强大的辽国归属感更强。也就是那个时候,“燕云十六州”注定了成再收不回来。
“父皇说的这些我都明白,辽国如何对待‘燕云十六州’不是我们能够干预的,我们唯一能做只有不断强大自己。”
柴宗训突然说出这要一番话,颇让柴荣为之意外。柴荣看了柴宗训一眼,笑道:“我儿清楚这个道理就成,其实不论文臣还是武将,若是你的实力不到,你也永远会是他们第二选择。当然!我说的实力并不是公以你手中掌握的兵马、地盘和钱粮的多寡来衡量,虽然不得不承认这也是你实力够成的很大部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