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料取舍中看杨聆的反神怪思想

前秦书 张仕一 3401 字 14天前

从史料取舍中看杨聆的反神怪思想

——以《前秦书?王平传》与《开皇四名将别传?王平别传》比较为中心

张仕一

(扶正阁幽州,辽西郡 0)

摘要:对历史材料的选择与运用,是历史编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编纂《前秦书》时,面对许多历史材料,杨聆对其进行了选择性取舍。而杨聆在史料取舍中,对于涉及到“神怪”现象的材料,往往不予采纳,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杨聆对《王平别传》的裁剪上,体现了杨聆的“反神怪”思想。同时,在《前秦书》其他部分的编纂上,杨聆的“反神怪”思想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尽管受制于客观要求的限制,杨聆不得不记载了几处“神怪”现象,并用“天命论”来宣扬统治合法性,但总体上看,杨聆在历史编纂中基本保持着“反神怪”的原则,体现了杨聆朴素的唯物主义史观。

关键词:杨聆;《前秦书》;《开皇四名将别传》;历史编纂

在古代历史编纂中,历史编纂者往往以掌握大量历史材料为基础,并通过对这些历史材料的整理、裁剪和编排,写成新的历史着作。因此,对历史材料的运用,是古代史书编纂成书的重要环节,而对历史材料的运用,也往往能够体现历史编纂者的思想、立场与观点。历史编纂者对历史材料的辨别、取舍、编次乃至修改,都体现着历史编纂者对于历史材料的理解,以及其在历史编纂中体现的思想观点,或历史编纂面临的时代背景与现实要求。本文即将以《前秦书?王平传》(下文一概简称《王平传》)与《开皇四名将别传?王平别传》(下文一概简称《王平别传》)的比较为中心,从《前秦书》“作者”(注:鉴于所有所谓的“史料”都是笔者张仕一一人编造的,所以这里的作者是伪托,加双引号以区别,下同)杨聆对史料的取舍中探讨杨聆的“反神怪”思想。

一、《前秦书》与《开皇四名将别传》的关系

想要通过比较《前秦书》与《开皇四名将别传》来探讨杨聆的无神思想,首先要探讨两书之间的关系。按《前秦书?自序》《前秦书?史家志》与《开皇四名将别传?序》,成书于东秦永弘五年的《开皇四名将别传》是成书于西秦新昌八年的《前秦书》编纂的一个史料来源:

?于是臣(杨聆)乃博索私撰,广求藏书,搜览异闻,辑察野着,然后考其正讹,曾葺国史,凡所用者,录列在下:

圣王管子常《关中日记》十卷

特进郜芝《名门录》二十五卷

……

司徒郜觉《开皇四名将别传》四卷

……①

如此则二者的关系便显而易见了:《开皇四名将别传》是杨聆在编纂《前秦书》时运用到的重要历史材料。

二、《王平传》与《王平别传》的比较

笔者之所以选择《前秦书》中的《王平传》与《开皇四名将别传》中的《王平别传》进行比较,主要是出于两个原因:第一,二者的内容主体上相似度很高,显然是杨聆在编纂《王平传》时大量转用了《王平别传》;第二,二者的内容却又有些许差异,可见杨聆对《王平别传》中的记载进行了取舍,而杨聆的取舍正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切入点。

比较两篇文献中关于王平的记载(《王平传》对于王平诸子记载一笔略过,不算在内),可以发现二者的主要区别,除了语句用词上细小的出入与记载详略有别之外,主要有以下:

(一)《王平传》没有而《王平别传》有的记载

1.王平的早年出身与性格:

?世为农户,少性戆直,信有然诺,勇健豪气,为邑里所知。②

2.王平刚刚出生时其父曾找相面者为其相面:

?初,平方诞,其父孟使人相之,相者曰:“此子必大贵,能至三公也。”稍长,才学不闻,其父乃以相者之言为虚夸,常谓平曰:“汝能仕已大幸,老子何贪为三公父?”③

3.王平劝李柯良不要追击马隆

?四年夏,伪凉主马隆寇关中,犯凤翔,圣王使益州牧李柯良将兵四万先往逆之,使平将众二万继之。比至,柯良已破隆,欲整甲追北,平劝之曰:“彼远来轻我,故有今败,穷寇莫追,俟大军属至,会锐推锋,则万全之计。”柯良从之,遂报使圣王,属圣王不欲起兵火于关西,遂与凉和。王嘉平能持重,以为雍州长史。④

4.王平劝管恒提前发兵援助高帝于洛阳:

?七年,伪吴主士尚使使入魏,与伪魏主郝应媾和,遂约共北寇于我。而帝用御史令方从益之计,坚壁清野,使敌深入。圣王闻讯,急召诸将戒严整装,平问曰:“王何以戒严?”王曰:“帝用御史之计,固可使吴退还,然魏与我近,兵马转运无阻,焉可南归?此危矣,故戒严以俟诏征。”平对曰:“临机制宜,明达所知。王承制董督关中,今既策山东之势,何必待诏,宜即日星奔电赴,以期蚤勤万岁。”圣王然之,遂先期会兵东赴,王之得以速至洛京,以用平语。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