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又发现两个案子

如果是寻找特定物品,为什么凶手杀完人后,没有顺便拿走大量的财物?

对于凶手而言,他顺手拿走财物,不仅能让他有钱花,还可以迷惑警方的视线。

一举两得的事情,他没做。

而且这70年代初的检验方式还不是很完善,所以很多痕检和尸检的过程,可能会忽略很多细节。

苏雅又往回翻看了一下那几张模糊的现场照片。

血迹的飞溅角度、分布形态均没有被记录。

一来,可能是这个年代没有重视这部分,二来,相机交卷也确实不便宜。

能理解。

卷宗里提到的“屋后土墙上留有少量鞋印”,可这个年代的鞋,它大多数都是解放牌的啊……

当时的侦破重点,很有可能就放在“谁和梁家有仇”之类的人际纠纷上,忽视了其他可能性。

两年前的现场,苏雅不知道还会保存到什么程度,但应该或多或少,会有些发现的吧?

“元康,李静,你们俩跟我去一趟这个案子的现场。”

俞元康和李静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彼此眼中的兴奋与谨慎。

自从他们加入苏雅负责的陈年旧案专案组后,便对她的睿智与沉着产生了由衷的敬佩。

此刻,虽疑惑为何要在两年后去勘查一个几乎无人问津的现场,却也毫不迟疑地应声道:

“明白,苏警长!”

自从章富贵来档案室宣布她升职后,这个俞元康就改了口,从小苏姐,变成了苏警长。

嘿,小伙子。

还挺懂职场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苏警长,这案子两年了,村里的人也可能把屋子清理过,甚至有人住进去了呢。还能找到啥痕迹吗?”

苏雅抬眼看了看他,眼中闪过一丝笃定。

“时间也许会抹去一些表面的东西,但破案往往就靠那些被忽略的微小线索。

或许屋后土墙上的那双鞋印有什么特别之处?

或者血迹飞溅角度当时被忽略了,却可能还留有痕迹。

我们需要亲眼去看看。”

李静想了想,附和道:

“对啊,万一房子并未再住人,现场也许半荒置,可能还有残留。就算有人住,乡下条件有限,也不会大动墙体之类的。”

苏雅朝她点点头:

“是这个理。再者,村民们对这场灭门血案应该刻骨铭心,说不定还能问出一些当年没引起重视的传闻。”

俞元康一听,也来了兴趣。

“打探消息,我在行!”

他一直觉得,跟那些门口的大妈们聊天,其实挺有意思的。

在去现场的路上,苏雅给俞元康和李静讲解自己的思路。

她先从案子的大体情况讲起,强调受害者梁吉昌一家三口被灭门,却没见财物丢失、翻动痕迹也并不多。

她说,这说明凶手既不是单纯图财,也不太像是纯粹的情杀。

“你们看,这里关于血迹分布和飞溅形态,当时没被仔细记录。

以我们现在的法医认知,血迹飞溅能告诉我们凶手站位和行凶手法,可那时候技术不完善,这一块就被忽略了。

还有这条——屋后土墙上说留了少量鞋印,但既然是七十年代初,普遍穿的是解放鞋。

可这里提到的纹理跟解放鞋不同,我怀疑是外地或特别制式的鞋。”

苏雅放下卷宗,回想起手头发现的线索,语气里带着几分谨慎。

“我还想到,如果村民们还记得当年的事,说不定有人听过风声或者瞧见可疑人物,却一直没跟警方说。

或许他们碍于情面,或担心惹事,就把消息埋在心里。

现在过去两年多,不知道有没有人搬进梁家,要是宅子依旧空着,屋里屋外的格局大体上就不会变,我们也许还能发现什么遗漏的痕迹。

其实有时候就差一条谁也没留意的线索,就能看出凶手的行事风格和动机所在。

别小看任何细枝末节。

等我们到了村里,一定要仔细问访,让这份陈年旧案有个交代。”

由于公安厅附近就有一家生产队,她们打算过去借用生产队的三轮车,让俞元康拉着她和李静,蹬过去。

“苏警长,三轮车借到了!”

俞元康见苏雅过来,兴冲冲地挥手。

“生产队很爽快,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就是车子有点老,别介意啊。”

苏雅露出一丝会心的微笑:

“没事,只要能走就行。咱们去那村子又不算太远,骑三轮应该够了。辛苦你蹬一趟了。”

“怕啥,我身体好着呢!”

俞元康一拍胸脯,露出自信神色。

苏雅正要招呼李静上车,却看到远处有两个人正往这边走来。

仔细一瞧,是霍野和水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