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汤立商,伐夏桀

烘炉记 一棹碧涛 3260 字 4个月前

号角吹响,商军集结,旌旗蔽日。子履亲自率领大军,向着顾国进发。一路上,商军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深得民心。

顾国国君听闻商国大军来袭,惊恐万分,急忙召集大臣商议对策

“商军势大,我们该如何是好?”顾国国君忧心忡忡地问道。

大臣甲道:“国君莫慌,我们当紧闭城门,坚守不出,等待夏朝援兵。”

大臣乙反驳道:“夏朝自身难保,未必会派兵来援。我们不如主动出击,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顾国国君犹豫不决,一时间拿不定主意。

此时,子履大军已兵临城下。子履命伊尹前往城前劝降。

伊尹高声喊道:“顾国百姓,商国仁义之师,只为推翻暴政,拯救天下苍生。顾国若能归降,可保百姓平安,安居乐业。”

城上的顾国士兵纷纷交头接耳,军心开始动摇。

顾国国君见此情形,大骂道:“贼子休要妖言惑众,我顾国宁死不降。”

子履见劝降无果,只得下令攻城。商军如潮水般涌向顾城,云梯、投石车纷纷上阵。一时间,喊杀声震天。

顾军拼死抵抗,但终究寡不敌众。商军很快攻破城门,涌入城中。

顾国国君见大势已去,拔剑自刎。子履进入城中,下令安抚百姓,严禁抢掠。

“主公,此次攻克顾国,可喜可贺。”伊尹笑着说道。

子履却面色凝重:“此乃一小胜耳,推翻夏朝的道路还很漫长。我们当以顾国为鉴,不可骄纵,继续前行。”

子履兵伐顾国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各方,天下震动。夏朝的统治更加摇摇欲坠,而子履的威望则日益提高。

再说子胜亲率大军出征昆吾国。一路上,旌旗蔽日,士气高昂。子胜骑在战马上,望着前方,心中也是充满了豪情壮志。

昆吾国得知商国大军来袭,国王惊慌失措。他连忙召集大臣商议对策。

"商国无故兴兵犯我,这该如何是好?"国王焦急地问道

一位大臣说道:"大王,商国兵力强盛,我们不可与之硬拼。不如派出使者,向夏朝求救。"

国王无奈地点点头:"也只好如此了。"

然而,当昆吾国的使者前往夏朝求救时,夏桀却不以为然,对使者说:"小小商国,何足为惧。子胜不过是夜郎自大,待朕收拾了他。"使者无奈,只得返回昆吾国。

仲虺深知昆吾国已是孤立无援,于是建议子胜迅速发起进攻。子胜一声令下,大军如潮水般向昆吾国的城池涌去。

昆吾国的将士们拼死抵抗,但在商国大军的猛烈攻击下,渐渐难以支撑。经过数日激战,昆吾国的城池终于被攻破。

子胜踏入昆吾国的王宫,国王跪地求饶。子胜看着他,冷冷地说:"你与夏朝狼狈为奸,欺压百姓,今日便是你的末日。"

昆吾国的覆灭,让夏朝大为震惊。夏桀这才意识到商国的威胁,但为时已晚。子胜在胜利的激励下,继续整军备战,准备会合父亲子履,向夏朝发起最后的进攻。

华夏历1096年年末,子胜率军与子履会合,子履下令陈兵于鸣条郊外,整顿军备,准备与夏朝进行最后的决战。

而此时的夏朝,夏桀依旧沉迷于酒色,挥霍无度,对百姓的苦难视而不见。他的统治引起了诸侯的不满和反叛,但他却不以为然,坚信自己的王权至高无上。

小主,

经过两个月的整顿,子履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率领大军兵伐夏朝。商军一路士气高昂,所到之处,百姓们纷纷响应,支持子履的正义之师

夏桀得知子履已将兵临城下,大为震怒,立即召集军队,准备迎敌。两军在鸣条相遇,展开了一场生死决战。

战场上,子履身着铠甲,站在战车上,威风凛凛。他大声激励着士兵们:“将士们,今日之战,是为了天下的苍生,为了正义!让我们齐心协力,推翻暴政,建立一个新的、美好的世界!”士兵们齐声高呼,声震云霄

伊尹在军中运筹帷幄,制定战略。他观察着夏军的布阵,向子履建言:“主公,夏军虽看似强大,但军心涣散,我们可集中兵力,攻其薄弱之处。”仲虺则亲自率领一队精锐,冲锋在前,奋勇杀敌。

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双方士兵都拼死搏斗。但渐渐地,商军的优势显现出来。商军训练有素,将士们为了正义而战,士气如虹;而夏军则是一群乌合之众,许多士兵对夏桀的暴政早已心怀怨恨,根本无心作战。

最终,夏军溃败,四处逃散。夏桀见大势已去,妄图逃跑,但被商军俘虏。

子履看着被擒的夏桀,心中没有丝毫的怜悯。他义正言辞地说道:“夏桀,你的暴政让天下受苦,今日你的统治终结了!”夏桀却依旧嘴硬,诅咒着子履:“你这乱臣贼子,不得好死!”子履不为所动,下令将夏桀流放于南巢。

夏桀在被流放的路上,回想起自己曾经的辉煌和如今的落魄,心中充满了悔恨。但一切都已太晚,他的暴政让他失去了一切。在半路,夏桀贫病交加,终是凄惨地死去。

华夏历1097年,子履推翻了夏朝,建立了商朝。他登上王位后,继续推行仁政,天下逐渐安定繁荣。百姓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对子履感恩戴德。

在商都的宫殿中,子履宴请群臣。伊尹和仲虺坐在商汤两侧,众人欢庆着胜利。子履举起酒杯,感慨地说道:“此次胜利,全赖诸位爱卿的鼎力相助。往后,我们更当励精图治,不可重蹈夏朝之覆辙。”伊尹和仲虺纷纷点头,表示愿为商朝的长治久安鞠躬尽瘁。

商朝的繁荣昌盛,在子履和他的贤臣们的努力下,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