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淝水余波,青史笔痕

(幻想的一章)

我在这历史的故纸堆中徘徊已久,手中的笔仿若承载着千钧之重,今日要书就的,便是那改变华夏走向的淝水之战。

窗外的月色如水,悄然洒落在我杂乱的书案上,可我的思绪却早已穿越千年的悠悠岁月,回到了那金戈铁马、风云激荡的战场——淝水之畔。

“想当年,苻坚挥师百万,投鞭断流,是何等的意气风发!那志在必得的模样,仿佛整个天下都已在其囊中。”我喃喃自语道,手中的笔不自觉地在纸上摩挲,似是想先勾勒出那壮阔战场的轮廓。

“是啊,可谁又能料到,这一场大战,竟成了他的滑铁卢,成就了东晋的赫赫威名。”一个声音从身后悠悠传来,我回首望去,只见老友李逸不知何时已站在了门口,手中还握着一壶酒。

“你这老儿,倒是会挑时候。”我起身相迎,接过他递来的酒壶,“这淝水之战,内里的门道可不少,我正愁无人可与我探讨。”

李逸轻笑一声,拉着我在书案旁坐下,“快与我说说,你这笔下的淝水,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我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烈酒入喉,顿觉豪情满怀,“且看那苻坚,亲率大军南下,一路浩浩荡荡,所过之处,烟尘蔽日。那前秦的营帐,连绵数里,一眼望不到尽头,当真是气势汹汹。”

“如此强军,怎会败于东晋之手?”李逸追问道,眼中满是疑惑与好奇。

“这其中缘由,且听我细细道来。”我放下酒杯,拿起笔,蘸了蘸墨,“苻坚虽兵多将广,但内部矛盾重重。各族势力各怀心思,看似铁板一块的大军,实则人心不齐。而东晋这边,谢玄等将领深知自身兵力劣势,故而采取了巧妙的战术。”

“可是那以逸待劳、诱敌深入之法?”李逸猜测道。

“正是!”我点头称赞,“谢玄派使者前往前秦军营,言说愿秦军后退些许,让东晋军队渡河一决高下,苻坚心想待其半渡而击之,岂不妙哉,便欣然应允。却不曾想,这一退,竟成了溃败的开端。”

“为何?莫不是有诈?”李逸身子前倾,神情专注。

“这一退,前秦军心大乱。那些本就不愿为苻坚卖命的各族士兵,趁机四散奔逃,后方的军队不明所以,只闻得前方喊杀声起,以为兵败如山倒,也跟着慌乱起来。一时间,整个前秦军队如一盘散沙,自相践踏者不计其数。”我挥笔写下几行字,描述着那混乱的场景,“东晋军队则趁势渡河,奋勇杀敌,喊杀声震得那淝水之水都好似沸腾起来。”

“这便是风声鹤唳的由来吧?”李逸若有所思。

“不错!苻坚大败,一路北逃,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那仓皇之态,与战前的雄心壮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微微叹息,“经此一役,前秦元气大伤,各族纷纷反叛,苻坚的帝国梦就此破碎。而东晋则借此得以偏安一隅,继续维持着南方的半壁江山,南北对峙之局,由此而定。”

李逸拿起我写就的几页纸,仔细端详,“兄台这笔下,当真是再现了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只是不知,你这现代人的身份,在这历史的长河中穿梭,可有别样的感悟?”

我起身踱步,思绪飘远,“身处这现代之世,再看这千年前的战争,只觉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多少英雄豪杰、帝王将相,都在这其中起起落落。这淝水之战,不仅仅是一场军事的较量,更是人心向背、智慧谋略的博弈。它让我明白,无论在何时,骄兵必败,团结一心、巧用智谋,方能在困境中寻得生机。”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李逸起身,将手中的纸张放回书案,“愿兄台早日完成这青史佳作,让后人也能知晓这淝水之战的波澜壮阔。”

我望着窗外的明月,心中满是感慨,“这历史的篇章,我当用心书写,不负这千年前的热血与传奇。”

月色依旧,屋内的烛火摇曳不定,而我手中的笔,将继续在这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让那淝水之战的故事,永远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