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星海新约

深夜的海风带着丝丝咸味,拂过研究所外墙时,卷起远处樱花树下落英的一片轻响。霓虹灯光点缀着园区道路,两侧灯影稀疏地照见匆匆往来的身影。与以往忙碌的日夜并无明显区别,然而在更宏大的背景下,地球与星云交锋的暗流,早已悄悄改变了这座研究所的命运轨迹。

林婉独自走在灰色石砖铺成的花径,抬头能够看见不远处那高耸的星穹观测天线。夜幕里,塔顶闪烁着幽蓝信号灯,宛如一盏遥望宇宙的灯塔,将世界的希望射向无垠星海。自从“星门余烬”被暂时化解后,技术部改造了更多卫星接收设备,希望借此深入解析对方的环路网络。可在这些日子里,除了那些零散的低能量脉冲,再没有更大级别的举动,似乎一切已归于沉寂。

但林婉很清楚,沉寂并不等于安全。她是技术部主管,也是全研究所里对星云信号解码最深入的人之一。根据她和那些国际专家的推理,对方可能正在改变策略,等待或重新布置。在地球看似和平的夜空背后,星云环路依旧存在,让她心里难以完全放松。

她迎着夜风走进大楼,一抬眼就看见萧远匆匆从走廊另一头跑来,带着一名年轻外勤队员。二人神色紧张,显然带着紧要之事。林婉上前轻声问:“怎么了?这么晚还没休息?”

萧远看了看身旁队员,示意他先退下,自己则压低声音对林婉说:“刚接到情报,联合巡逻队在南洋海域发现一艘无名船只,上面有人似乎布置过奇怪阵法,怀疑和那星云势力有所勾联。队员们正在现场调查,想问你这边可否派技术人员做灵能痕迹分析。”

林婉听罢心头一紧:“当然可以,随时把位置发给我们,先遣技术队立刻出动。”

萧远点头,语带忧心:“看起来这些余波未消,难保不是什么后手。”

“我也在怕这一点。”林婉努力让自己冷静,“行,我马上调派人手。”

萧远没有多说,转身奔赴外勤指挥室,去协调具体细节。林婉看着他背影,心里暗暗道,地球上果然还有残余锚点或者势力,虽不能与大规模星门比拟,却也会制造无数麻烦,甚至帮助星云再次尝试跨维链接。

她快步回到技术部,简单调度几名擅长海域勘测的同事,带上新型扫描仪器,连夜赶往南洋巡逻队所在的港口。与此同时,指挥室内,王静得知这一消息后,也迅速放下手头工作,亲自坐镇与林婉保持联络。毕竟任何与星云勾联的线索都不容小觑,稍有疏漏就可能酿成危机。

子夜时分,研究所派出的技术队抵达目标海域附近,并与巡逻队会合。根据当场的汇报,那艘无名船只早已荒废多时,被海面风浪漂到一片偏僻岸边。搜查人员进入船舱后,发现某些金属符号和刻痕,与他们先前在海底遗迹搜出的板材非常相似。联想到这里或许就是另一个秘密锚点。

林婉远程指挥技术队如何安装灵能扫描装置,以检测残余的跨维波动。夜色深沉,海水拍打废船边缘,发出阵阵幽响,仿佛在讲述一段被时间与海浪掩埋的阴影往事。直到凌晨三点,扫描仪器才提取出一些模糊的符文残痕,证实这艘无名船确实被用来执行某种跨维共振,但程度很浅,似乎还没正式启动就被放弃。

次日清晨,林婉拿着这份海上扫描结果赶回研究所,与王静、萧远集中研判。三人审视数据后,反复确认,这艘船只上所见到的符文,与海底遗址板材同根同源,且都能与“德尔塔星云”那套跨维语言匹配。显然,有人曾在地球上四处搭设或试验,以期在合适时机呼应对方。只不过,在研究所的铁壁式排查与前期重击下,这些尝试都陷入停滞或荒废。

萧远长叹:“这帮家伙到底是谁?难道真是星云势力在地球的内线?可我们清剿了那么多遗留点,怎么还有?”

王静语气冷静:“不排除有极少数漏网者。或是某些邪教残党与星云勾联,试图用地球锚点换取外星力量。总之,这种零星发现只会越来越多,我们只能逐个拔除。”

林婉则点头:“对,好在他们的大规模尝试被我们毁了,剩下这些闲散锚点难以凝聚成型。可必须持续清剿,不能让他们有所积累。”

三人一致同意,把这份海域资料记录在案,同时继续发动全球盟军排查更多可疑点。时光又过数周,各地呈报的类似线索虽有零星,却无实质进展,说明真正的危险焦点尚未显现。研究所内部的日常也在忙而不乱的节奏中推进。

随着日子流逝,没有新一轮的强烈星云冲击,人们开始重新适应相对的和平。联合巡逻队也基本摸清地球上疑似“锚点”的分布,大部分都已废弃或压根没成形,这让萧远松了口气。王静和林婉则依旧保持冷静警戒,不断在后台与那批国际专家解析坐标网格。尽管对方没有大动作,可跨维度星海的阴影仍然存在。

直到某一天的傍晚,王静收到一条来自“德尔塔星云”方向的全新脉冲,时长不过几秒,但内容呈现奇怪的重复结构。林婉抢先对它进行了初步解码后,惊讶地发现这似乎不再像此前那种锁定脉冲,反倒有点像一段“呼叫”或“邀请”。她向王静报告:“如果把它当做通信片段来阅读,这段脉冲反复出现的符号,好像是‘对话请求’的意思。”

小主,

王静闻言愣了几秒:“对话请求?莫非对方要和我们‘沟通’?”

林婉神情凝重:“是的,可能他们发现强攻无果,决定来点别的方式。可这是我们猜测,要想证实,需要尝试回复,或者深入解码。”

她与国际学者讨论后,有人认为这是一次难得机遇,也许对方想展开某种交流;也有人警告,这或是陷阱。如果冒然回复,可能被对方捕捉到新的坐标细节,再度引狼入室。王静陷入两难,为地球未来考虑,她并不想封死所有对话可能性,但也不能盲目回应,让自己暴露。

于是研究所高层召开紧急会议,王静、林婉、萧远与国际专家们坐在主会议室,各持己见。林婉提议:“我们可以发一个极小功率的回复,只包含虚假或不具实质价值的信息,看看对方反应怎样。如果是善意,我们能再谈;若是恶意,我们也能收手。”

萧远皱眉:“这手有点冒险,但或许是最好的折中。我们总不能一直被蒙在鼓里吧。”

王静沉吟片刻:“好,那就尝试发送一段谨慎回复,尽量不暴露地球真实关键信息。由林婉团队负责编制一段高维度通讯,用中性化方式回复看对方如何回馈。”

国际专家们也一致认为这是可行方案。于是一个全新的“星海新约”式通讯实验正式拉开帷幕。研究所将一套中性符文组合以“对话请求确认”的姿态,通过星穹卫星放大、再经多维干扰矩阵转译,朝那三十光年之外的星云方向微弱发射。整个过程小心谨慎,并附加多重反追踪屏障,避免对方再度锁定地球坐标。

完成这一次发射后,研究所进入高度戒备,随时等待回音。所有人都像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豪赌:一旦对方真是恶意强者,此举或许会暴露更多弱点;若对方只是另有目的或半善半恶,这也可能打开一扇沟通之门。谁也说不准结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