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与实的转化:空城计中,诸葛亮以“虚”城示敌,却让司马懿看到了“实”的假象,不敢进攻。这体现了虚与实这对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哲学原理。
- 心理矛盾的利用:诸葛亮利用司马懿的多疑与求稳的矛盾心理,故意示弱,使司马懿在进攻与撤退的矛盾选择中犹豫不决,最终选择了撤退,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现象与本质
- 透过现象看本质:司马懿面对诸葛亮大开城门、焚香抚琴的表象,没有看到城中兵力空虚的本质,而是被诸葛亮一生谨慎的表象所迷惑,不敢贸然进攻。这启示人们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 假象与本质的关系:诸葛亮制造的空城假象并非毫无根据,而是基于他对司马懿的了解以及自身的智慧和勇气。这表明假象也是本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对本质的掩盖或歪曲,人们需要通过理性分析和实践经验来识别假象背后的本质。
主观能动性
- 智慧与勇气的结合: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诸葛亮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运用智慧和勇气,想出了空城计这一奇谋。这体现了人在客观条件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而是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改变不利局面。
- 对客观规律的把握:诸葛亮的空城计成功,还在于他对战争规律和人性的深刻把握。他深知司马懿的性格和心理,利用了敌人的弱点,同时也准确判断了当时的形势,这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整体与局部
- 局部与整体的权衡:从司马懿的角度来看,他考虑的不仅仅是眼前是否能攻下西城这一局部利益,还要考虑到自己在曹魏政权中的整体利益。如果消灭了诸葛亮,他可能会面临兔死狗烹的局面。
- 个体与整体的关系:诸葛亮的空城计不仅是他个人智慧的体现,也与他所代表的蜀汉集团的整体利益息息相关。他的冒险行为是为了保存蜀汉的有生力量,维护蜀汉集团的整体利益。这体现了个体与整体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空城计成功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心理战术运用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