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叔,您要的书都找来了。”他将书卷放在桌上,又小心翼翼地问道,“这么晚了,您还在忙?”
贾环笑着点点头:“书院的教材编纂刻不容缓,我得抓紧时间。”
他顿了顿,又说道,“兰儿,明日你去帮我请几位在京城颇有声望的学者来,就说我有要事相商。”
贾兰虽然不解三叔为何深夜召集学者,但还是领命而去。
第二天,几位学者陆续到来,他们都是饱读诗书之辈,在学术界享有盛誉。
众人落座后,贾环开门见山地说明了来意:
“今日请各位前来,是为了商讨书院教材的编纂事宜。”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先生捋着胡须,疑惑地问道:
“贾公子,这教材编纂之事,非一人之力可成,为何不召集众人共同商议?”
贾环微微一笑:“先生所言极是,我正是为此请大家过来。”
“我一人见识浅薄,岂能胜任如此重任?还需仰仗各位先生的学识和经验。”
几位学者闻言,纷纷点头赞同。
贾环又补充道:“此外,我还想邀请一些年轻学子参与进来,集思广益,让教材更加完善。”
此言一出,几位老先生都面露惊讶。
在他们看来,教材编纂是件严肃的事情,怎能让一群乳臭未干的学子参与?
贾环看出他们的顾虑,解释道:
“这些学子虽然年轻,但思维活跃,不拘泥于传统,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路。”
众人听罢,觉得贾环言之有理,便不再反对。
接下来的几天,贾环的大书房成了书院教材的研讨中心。
学者们引经据典,各抒己见,年轻学子们也大胆发言,提出许多新颖的观点。
贾环则在一旁认真倾听,不时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讨论过程中,贾环提出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