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好书伴我行

茗子青春日记 余榕梅 736 字 1个月前

1997年9月15日,当年茗子25岁,在玉田县委宣传部工作,参加安宁市年轻干部读书演讲活动,演讲稿《好书伴我行》在《安宁通讯》1997年11月刊发。

当时这篇文章指导老师是和她主持搭档的玉田报社余新老师。感谢余新老师的支持和帮助,让茗子的青春留下美好读书时光印象。

演讲稿《好书伴我行》:

有人说:夜晚是爱情的天堂。而对于我来说,夜晚是读书的天堂,在宁静的夜晚我可以避开尘世的喧嚣和最高贵的灵魂交流。

记得小时候,每晚入睡前,爸爸总要给我讲一则故事或教我读一首小诗,在这些小故事的天地里,我看到了“趴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趴在面包上一样”读书的高尔基,我看到了在昏暗的路灯下孜孜不倦读《毛泽东选集》的雷锋……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岁的增长,我渐渐地感悟到了杨时“程门立雪”的痴情,苏秦“头悬梁、锥刺股”的苦心……青春年少的十六岁花季带给我一个多梦的年华,当三毛、琼瑶、金庸、古龙纷纷走进那些少男少女们的书屋,我发现自己仍眷恋着孩提时代的梦,林道静的执着坚强,江姐的忠贞不屈,鲁迅的坚韧不拔……唤起我矢志读书、奋发进取的欲念。

在校园里,图书馆成了我的第二课堂。我尽情地沐浴着人类文明的雨露,遨游知识的海洋,描画人生理想航向的坐标。

一位学者曾经这样说:“一个没有书籍的世界,就像是一个没有绿洲的沙漠一样,人类的肉体也许能够苟存,但他的心灵在没有灌溉、没有培养的环境之中,很快地就会枯美而死。”

的确,一本好书浓缩着多少人类的智慧,它展现着浩浩历史长河的画卷,启迪着几代人的心灵朝着真善美的境界升腾!

在大学里,我涉足经济理论领域,公共关系学教程,潜心研读中外文学名着。从《诗经》到《离骚》,从唐诗到宋词,从郭沫若到鲁迅,从莎士比亚到莫泊桑,我如饥似渴地流连在文学的殿堂,深深地领悟到“生命有限,学海无涯”的真谛。

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优秀分子,将自己对真理的追求,将至真至纯而博大的情感注入书中。面对这样高贵的灵魂,我会发现自己的软弱和不足,于是一种向他们靠拢的欲念促使我在心壁上雕凿一种永不后退的激情。

如今,当我加入了青年干部的行列,面对一个时刻变幻的世界,面对我们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华民族,我重新审视自己,发现自己的知识是那么的贫乏,是那么的粗浅。

前不久,中央直属机关推出了“天天一小时”跨世纪青年读书计划,倡导广大青年利用每天业余时间读一小时的书,组织部门也推出青年干部读书行动,这对于我们广大青年干部的锻炼成长无疑是一个很有益的举措。

巴甫洛夫说过:“无论鸟的翅膀是多么美丽,如果不凭借着空气,它是永远不会飞翔高空的。”是啊,人生在追求中绚烂,要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读书学习上,及时给自己“充电”,才能借助知识的翅膀腾飞起来!

我,作为跨世纪青年干部的一员,置身于这火热的洪流中,我想得很多很远。当我们瞩目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将美国公司制造的卫星准确地送入太空运行轨道,我们怎能不对科技界的先辈们为开拓我国高新尖科技领域所付出的无私奉献而肃然起敬!我们怎么能不珍惜时间加倍努力,“多读几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论着,不断丰富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茫茫晓雾初开,皓皓旭日东升”。我们正处于这样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现在世界范围内正进行着一场无硝烟的战争--人才之战,青年是祖国的希望,我们只有多读书,读好书,与书为邻,与书为友,把书当作人生旅途上的伴侣,满载知识的航船,才能不负历史和世纪对我们的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