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唐纪——褚遂良力阻立武后

唐高宗李治时期,宫廷中围绕着立武后一事掀起了一场激烈的政治风波,褚遂良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以坚定的态度力阻立武后,这一事件对唐朝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时,唐高宗的皇后王氏因与萧淑妃争宠失败,逐渐失宠。而武则天在感业寺出家后又被唐高宗召回宫中,她凭借着自己的美貌、智慧和权谋,迅速在宫中崭露头角,深得唐高宗的宠爱。唐高宗对武则天的感情日益深厚,甚至产生了废黜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的想法。

然而,这一想法在朝廷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皇后的废立不仅仅是皇帝的家事,更关系到朝廷的政治平衡和各方势力的利益。褚遂良作为朝廷中的重臣,他深受唐太宗的信任和嘱托,一直秉持着维护正统、稳定朝纲的信念。他深知一旦武则天被立为后,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不可预测的政治后果。

一天,唐高宗召集长孙无忌、褚遂良、李积等几位朝廷重臣到内殿商议立武后事。褚遂良心中早有准备,他知道这次会议将决定唐朝后宫乃至整个朝廷的命运。当他进入内殿时,气氛已经十分凝重,唐高宗的表情略显严肃和坚定。

唐高宗首先开口说道:“朕欲废王立武,众卿意下如何?” 长孙无忌等人面面相觑,一时不知如何作答。这时,褚遂良挺身而出,他向唐高宗行了一礼,神色庄重地说道:“陛下,皇后出身名门,乃先皇为陛下所娶。先帝临崩之时,曾拉着臣的手说:‘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这些话至今仍在臣耳边回响。皇后未曾有过什么大的过错,怎能轻易废黜?”

唐高宗听了褚遂良的话,眉头微皱,有些不悦。但褚遂良并没有退缩,他继续说道:“陛下,若是仅仅因为皇后失宠就将其废黜,而立武昭仪为后,那天下人会如何看待陛下?后世又会如何评价陛下的行为?此乃关乎陛下圣德之事,还望陛下三思。”

唐高宗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道:“皇后无子,武昭仪有子,朕意已决。” 褚遂良知道唐高宗心意已坚,但他仍不肯放弃,他再次劝谏道:“即便皇后无子,也不应因此而废黜。自古以来,因无子而被废的皇后少之又少,而且王皇后一直贤良淑德,陛下不能因一时之念而坏了祖宗之法。”

此时,武则天在帘后听闻褚遂良的话,心中大怒。她在帘内大声说道:“为何不把这个老家伙拖出去斩了?” 唐高宗虽然没有听从武则天的话,但也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

褚遂良见言语无法打动唐高宗,便采取了更为激烈的行动。他将手中的笏板放在殿阶上,解下头巾,叩头流血,说道:“还陛下此笏,乞放归田里。” 这一举动表明了他宁死不屈、坚决反对立武后的决心。他以这种近乎决绝的方式向唐高宗表达自己的立场,希望唐高宗能够回心转意。

长孙无忌等人看到褚遂良如此坚决,也纷纷附和,劝唐高宗不要轻易废后。但唐高宗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是自己心爱的女人武则天,另一方面是朝廷重臣们的反对。在这场激烈的政治交锋中,唐高宗的内心十分纠结。

然而,最终唐高宗还是没有听从褚遂良的劝谏。在这场立武后的风波中,褚遂良虽然未能阻止唐高宗的决定,但他的行为却展现了他的忠诚和正直。他为了维护朝廷的正统和稳定,不惜以自己的仕途和生命为代价。他的这一行为在唐朝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也让人们看到了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仍有像褚遂良这样坚守原则的大臣。

这次事件后,唐朝的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武则天被立为后,她开始逐渐掌握朝廷大权,打压反对她的势力。褚遂良也因此遭到了武则天的报复,被贬官流放,但他的名字却永远铭刻在唐朝的历史中,成为了忠诚和正直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