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不久,又发生了一件更严重的案子。有人偷了汉高祖庙里神座前的玉环,这在当时可是大逆不道的重罪。汉文帝知道后,气得暴跳如雷,他下令把这个小偷抓起来,交给张释之处理,还对张释之说:“这是对先帝的亵渎,一定要重重地惩罚他,让他死无全尸!”
小主,
张释之接到这个案子后,仔细研究了案情。他根据法律规定,判处这个小偷死刑。然后他就把这个判决结果上报给汉文帝。汉文帝一看,就不满意了,他说:“这怎么行?他偷的是先帝庙里的东西,这种罪过应该灭族,你怎么只判他一个人死刑呢?”
张释之摘下帽子,跪在地上,对汉文帝说:“陛下,法律是朝廷制定的,我们都要遵守。如果因为这个案子涉及到先帝,就随意加重刑罚,那以后法律就没有公信力了。要是现在有人偷了长陵(汉高祖陵墓)上的一抔土,陛下您又该怎么加重刑罚呢?我们必须按照法律来判案,不能感情用事啊。” 汉文帝听了张释之的话,陷入了沉思。他在宫殿里来回踱步,心里很矛盾。一方面,他觉得张释之的话有道理,另一方面,他又对小偷的行为恨之入骨。
这时候,大臣们也都议论纷纷。有的大臣支持汉文帝,觉得应该加重刑罚,以显示对先帝的敬重。有的大臣则支持张释之,认为法律不能随意更改。汉文帝想了很久,最后还是认可了张释之的判决。他知道,张释之是在维护法律的尊严,如果因为他是皇帝就可以随意改变法律,那国家就会乱套了。
这件事传出去后,老百姓们都对张释之赞不绝口。他们觉得有这样一个公正执法的廷尉,是国家之幸,也是百姓之福。在民间,大家都传颂着张释之的事迹,把他当作正义的化身。
有个小村庄里,有个老秀才,他经常给村里的孩子们讲历史故事。有一天,他就给孩子们讲张释之的故事。他说:“孩子们,你们要知道,在咱们汉朝,有个张释之大人,他可厉害了。不管是皇帝还是普通百姓,在他眼里,都得按照法律办事。他就像一把尺子,衡量着世间的公平。” 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眼睛里闪烁着敬佩的光芒。
在朝廷里,张释之的行为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有些官员本来对法律不太重视,经常徇私舞弊。现在看到张释之执法不阿,他们也不敢那么明目张胆了。而那些正直的官员,则更加支持张释之,他们和张释之一起,努力维护朝廷的司法公正。
有一次,朝廷里有个官员犯了法,他和张释之平时还有点交情。这个官员就偷偷地来找张释之,对他说:“张大人,咱们都是朋友,这次你就放我一马吧。我保证以后再也不犯了。” 张释之却严肃地对他说:“朋友归朋友,但法律就是法律,我不能因为你是我的朋友就放过你。你犯了法,就得接受惩罚,这是对法律的尊重,也是对国家和百姓的负责。” 那个官员一听,知道张释之不会改变主意,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释之在廷尉这个职位上一直兢兢业业。他处理了无数的案件,每一个案件都秉持着公正的原则。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不仅在汉朝国内,甚至在周边的一些国家都听说了他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