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王闻言,微微一怔,似乎这才意识到自己言行的轻率。他略显惶恐地问道:“那……那我皇兄准我前往山海关了吗?”
孙承宗点了点头:“准了。”他话语中虽无多余情绪,但内心却忍不住对信王的天真感到无奈。
榆翔此刻已无退路,只能咳嗽一声,整理思绪,开口说道:“殿下,东林党之初,确实不乏正直之士。他们抨击时弊,试图恢复大明的清明。然而,随着党争日益激烈,东林党内部逐渐鱼龙混杂。尤其是在朝廷内部,不少人以党争为名,实则为私利而斗。辽东战事之紧,朝中诸臣却将精力放在相互攻击,导致熊廷弼和孙承宗等忠臣的建议屡屡受阻,最终让朝廷错失良机。”
信王略显惊讶地看向榆翔,似乎无法相信东林党竟如此不堪。榆翔继续道:“熊廷弼大人力主防守辽东,但却因党争不断,最终被下狱。反观阉党之人,虽多有劣迹,但在支持熊廷弼防守辽东方面却做出了不少贡献。他们深知辽东溃败之危机,因而在筹措辽饷方面不遗余力,以保大明边疆稳定。也正因如此,才出现了阉党力保熊廷弼、东林党反而与熊大人对立的局面。”
信王脸上微露愕然,喃喃自语道:“熊廷弼竟然会得到阉党的支持……这与我此前所知的完全不同……”
榆翔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在财政政策上,东林党人也多有失策之处。他们反对开征新税,致使国库日益空虚,却又无法提出有效的替代方案。魏忠贤虽为人奸恶,但在筹集辽饷时,他并未加重百姓负担,而是通过商税、盐税等方式增加收入,确保军费供应。或许这并非出于爱民之心,然从效果上看,却实实在在地保证了辽东的战事。正是这份矛盾,使得不少百姓对魏忠贤的看法并非全然负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孙承宗不断点头,显然对榆翔的分析颇为认同。他望向信王,语重心长地说:“殿下,东林、阉党的纷争使大明内耗严重。真正为国为民之人,实属不多。大明此刻危机四伏,外有辽东之患,内有党争之祸,若再不止息内斗,恐大明江山难以长久。”
信王低下头,沉默不语。他一方面敬仰东林党人的气节,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孙承宗和榆翔所言的事实。他的内心复杂而矛盾。
孙承宗见状,继续说道:“殿下,若真心为国,当重实干而非空谈。不论东林、阉党,只要能为大明贡献,便是良臣;若借党争为私,便为奸邪。大明之兴衰,不在党派,而在能否齐心协力,度过危机。”
榆翔也补充道:“殿下,历史上几次党争的结局无一不是元气大伤。汉代的党锢之祸,唐代的朋党之争,无不如此。
信王听完榆翔的分析,脸色渐渐凝重。他平日里虽有些少年气,但在面对国事时也不免感到沉重。沉默片刻后,他缓缓道:“榆翔,你的意思是…无论东林党还是阉党,他们都有自己的算计?这世上竟无一心为国的忠臣吗?”
榆翔微微叹息,说道:“殿下,忠臣确实有,但在权力的漩涡中,纯粹的忠心往往难以维持。就如同您钦佩的东林党人,起初他们确实以忧国忧民的姿态出现,抨击时弊,为朝政进言。然而,随着他们在朝中逐渐壮大,党争愈演愈烈,不少东林党人也开始以权谋私,甚至为了党派利益,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可以说,东林党和阉党在本质上,并无太大差别。归根结底,都是在权力斗争的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