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体乾安慰道:“张大人且宽心,宫中侍卫已加派人手保护娘娘,料想不会再有差池。”
送走王体乾,张国纪呆坐在太师椅上,长叹一声,思绪飘回往昔。杨涟曾夜访,力陈魏忠贤罪行,主张铲除。
杨涟当时言辞恳切:“张大人,魏忠贤祸国殃民,若不除之,大明危矣。大人当与我等携手,为朝廷除此大患。”
然张国纪以自己是商人不懂政事为理由拒绝了。
对于东林党人他有自己的判断:”东林党人,嘴上说为了天下黎民,实际上还不是想自己把持朝政。自嘉靖、万历开始,这群文人就没消停过。”
“大礼议”“国本之争”,皇权相权争斗未休。东林党以清流自诩,实则权力欲盛,为私利不择手段。后杨涟托心腹送药,欲使天启早得龙子,“红丸案” 阴影笼罩,张国纪疑先帝遭谋害,故未与张嫣提及。
天启登基,杨涟功高,联合众人支持正统,冒死集证,营造舆论。在商海历经无数诈谋,深知东林党作为愚蠢,只图眼前权,罔顾危机。主少国疑之际,东林党争权夺利,令张国纪鄙夷。其正义旗号,不过虚伪幌子,背后藏私欲。如贪婪蝗虫,损人利己。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当下,民不聊生,外有建奴虎视眈眈,窥视辽东,而江南土地兼并严重,西北流民四起,这些家伙不想着稳定朝局,缓解矛盾,却想着你争我夺。大明要继续这样下去,大明危矣!
主少国疑,这是当下严峻的局势。而东林党人在这样的关键时刻,非但未能稳定朝纲,反而排除异己。这让张国纪对他们充满了鄙夷。他们口口声声说自己心怀天下,可在张国纪眼中,那不过是虚伪的幌子罢了。
魏忠贤为人如何他不清楚,但大明立国以来,宦官不得干政,前有严嵩,刘谨,王振那个有好下场。倒是这些文官,嘴上道德文章,心里黄金万两喝着大明的血,不做实事。
东林党人所谓的正义之举,在他看来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望而打出的旗号。他们根本没有真正地为国家的长远利益着想,也没有为百姓的福祉尽心尽力。他们就像一群贪婪的蝗虫,只知道吞噬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及庄稼的死活。
此刻,张国纪下定了决心……只是他没注意到的是,此刻窗外竹丛里有一双冷冷的眼睛也在盯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