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里顿时陷入了一片沉默,只有那袅袅升起的茶香,在这压抑的氛围中弥漫着一丝苦涩的味道。
在城镇的另一处,一座幽静的庭院内,几个年轻的书生正围坐在石桌旁,激烈地讨论着国家大事。庭院中,几株桃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花瓣如雪般飘落,却无人有心欣赏。
一位身着青衫、面容清秀的书生皱着眉头说道:“如今蒙古大军压境,我等身为读书人,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家沦陷。当务之急,是要唤醒民众,让大家都意识到这场危机的严重性。”
另一位书生点头表示赞同,说道:“没错,我们可以写文章、贴告示,向百姓们宣传抗蒙的道理。同时,也应该劝说朝廷,整军经武,广纳贤才,共同抵御外敌。”
然而,其中一位较为悲观的书生却叹了口气,说道:“你们的想法虽好,但实施起来谈何容易?朝廷如今被贾似道等权臣把控,他会听我们这些书生的话吗?而且,百姓们如今人心惶惶,自顾不暇,又有多少人会愿意响应我们的号召呢?”
众人听了他的话,都陷入了沉思。一时间,庭院里只剩下了阵阵叹息声。
在城镇的边缘,有一座简陋的小屋。屋子的墙壁已经斑驳脱落,屋顶的茅草也在风雨的侵蚀下变得稀疏。李婉儿正在屋内忙碌着,她瘦弱的身影在昏暗的光线中来回穿梭。
李婉儿的母亲坐在床边,眼神中满是担忧地说道:“婉儿啊,你说这蒙古人要是真的打过来了,我们该怎么办啊?你父亲和哥哥都被征去修筑边防了,至今音信全无,这家里就只剩下我们母女俩,可怎么活啊?”
李婉儿停下手中的活计,走到母亲身边,轻轻地握住母亲的手,安慰道:“娘,您别担心。车到山前必有路,我相信朝廷一定会想办法抵御蒙古人的。就算真的到了最坏的地步,我也会保护好您的。”
母亲看着女儿坚定的眼神,心中虽然依旧充满了恐惧,但也稍稍安定了一些。
她抬起手,轻轻地抚摸着女儿的头发,说道:“婉儿,你这孩子,从小就懂事。只是苦了你了,本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年纪,却要承受这么多。”
李婉儿微微摇了摇头,说道:“娘,这是我应该做的。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们虽然只是普通百姓,但也不能坐以待毙。”
夜晚,月光如水般洒在城镇的每一个角落。
然而,却没有人有心思欣赏这美丽的夜景。整个城镇都沉浸在一片寂静与不安之中,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犬吠,打破这令人窒息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