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团表示愿意增加与蒙古的贸易往来,向蒙古提供他们所需的物资,如丝绸、茶叶、铁器等,同时希望蒙古尊重南宋的边境主权。
蒙古内部对于与南宋的关系再次展开讨论。一些贵族认为可以先与南宋保持和平,利用南宋的物资发展自身;但也有部分人主张趁势南下,一举统一中原。
金国在惨败之后并未放弃,他们在国内强行征兵,搜刮物资,试图组织起最后的抵抗力量。一些金国将领不甘心失败,他们重新集结残兵,凭借着一些坚固的城池继续与蒙古对抗。
在边境地区,金兵的抵抗虽然给蒙古军队造成了一定的麻烦,但也让他们陷入了绝境。蒙古军队加大了对这些城池的攻击力度,使用投石车等重型武器攻城。
而南宋边境也受到了影响,大量金兵难民涌入南宋边境,给当地的治安和物资供应带来了巨大压力。同时,一些金兵在逃亡过程中与南宋边境守军发生冲突,局势愈发紧张。
辛弃疾下令加强边境管制,妥善安置难民,但同时也要防止金兵的袭击。
“对于那些企图扰乱边境的金兵,坚决予以击退,但不要主动挑起与金国的大规模冲突。”辛弃疾对部下说道。
南方沿海在击退海盗的大规模袭击后,开始了艰难的重建工作。城镇和港口一片狼藉,房屋被烧毁,船只被破坏,百姓们沉浸在悲痛之中。
朝廷拨付了大量物资和资金用于沿海的重建。工匠们日夜赶工,修复港口设施和防御工事;渔民们重新打造渔船,准备恢复渔业生产。
然而,海盗并未就此消失。他们在遭受重创后,隐藏在一些偏远的岛屿和海域中,休养生息,同时也在谋划新的袭击。海盗们与一些沿海的不法商人勾结,获取物资和情报,准备对南宋沿海进行更隐蔽、更频繁的骚扰。
水师在加强巡逻的同时,也在努力追查海盗的下落。他们与沿海的地方势力合作,建立了更严密的情报网络,试图将海盗一网打尽。
“不能让海盗再次得逞,我们要保护沿海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水师将领发誓。
南宋朝廷在应对外部危机的同时,也意识到国内改革的重要性。朝廷开始整顿吏治,严惩贪污腐败的官员,选拔有能力、有担当的人才进入官场。
在经济方面,除了支持沿海重建和贸易发展外,朝廷还大力扶持农业。鼓励农民开垦荒地,推广新的农业技术,如水利灌溉设施的改进、新型农具的使用等。同时,朝廷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让百姓能够在战乱时期维持基本的生活。
在文化领域,朝廷鼓励文人创作更多反映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的作品,通过文化的力量凝聚人心。学校也加强了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在民间,百姓们积极响应朝廷的号召。农民们努力耕种,争取提高粮食产量;商人们在保证贸易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与蒙古和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文人学者们则深入民间,传播知识和文化,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和权衡,蒙古最终决定暂时不与南宋开战。铁木真认为蒙古目前需要时间来消化对金战争的胜利成果,巩固占领的领土,同时发展自身的经济和文化。
但蒙古也没有完全放弃对南宋的警惕,他们在与南宋边境附近驻扎了部分军队,密切监视南宋的动向。
南宋朝廷得知蒙古的决定后,松了一口气,但也没有放松军事准备。辛弃疾继续加强边境防御,训练士兵,改进武器装备。同时,朝廷在国内建立了战略物资储备库,储备粮食、兵器等物资,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