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二年春,京师汴梁。
一场特别的朝会正在太极殿举行。新任宰相王安石正在向年轻的神宗皇帝陈述他的变法方案。
"陛下,"王安石神色坚定,"当今天下积弊甚多,非彻底改革不足以救国。臣请先从'青苗法'、'均输法'、'保甲法'三项新政开始,逐步推行变法。"
神宗皇帝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这位二十岁出头的年轻皇帝,对改革充满热情:"王卿所言极是。朕也觉得,是时候改变这些陈规陋习了。"
殿下众臣表情各异。支持变法的大臣面带喜色,反对的人则眉头紧锁。
吕惠卿站出来道:"臣附议!青苗法可解农民春耕之困,均输法可平抑物价,保甲法则可强化地方治安。这三项新政都是当务之急!"
但马上就有人提出反对。司马光出列道:"陛下,变法事关重大,不可轻率从事。青苗法是让官府放贷,此乃商人之事,岂是朝廷该做的?"
"司马大人此言差矣,"王安石不慌不忙地反驳,"商人放贷,重利盘剥,农民哪里承受得起?只有官府以低息放贷,才能真正帮到百姓。"
"可是......"
"够了!"神宗皇帝打断了争论,"朕意已决,即日起推行这三项新政。王卿负责统筹,吕卿协助。其他人若有建议,可以上奏,但不得阻挠。"
朝会结束后,王安石走在回府的路上,想起二十年前在范仲淹书房的那次谈话。
"范公,您说变法要得人心,要循序渐进。但如今的局势,已经等不及了啊......"
他的幕僚吕惠卿追上来:"相公,司马光等人必定会继续反对。我们要不要先......"
"不必,"王安石摆摆手,"且让他们反对。只要陛下支持,新政就一定能推行下去。"
"那些地方官员呢?他们恐怕会阳奉阴违。"
王安石眼中闪过一丝寒光:"所以我们要建立新的考核制度,谁敢怠慢新政,立即罢免!另外,要在全国范围内选拔熟悉新法的官员,补充到各地方去。"
"相公高明!"吕惠卿赞道。
就在此时,一个书吏匆匆赶来:"大人,各地的奏报已经送到了。"
王安石打开一看,脸色微变。原来,青苗法刚一推行,就遇到了不少阻力。有的地方官员消极应付,有的地方豪强从中阻挠,还有的地方直接爆发了民变!
"看来,这场变法之战,比想象中还要艰难啊......"王安石喃喃自语。
而此时,司马光等反对派大臣已经聚集在一起,商议对策。
"王安石此人太过激进,"有人说,"若任其胡来,必然生乱!"
司马光沉吟道:"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新政的弊端一一指出,让陛下知道真相。"
"可是陛下似乎很信任王安石......"
"再信任,也架不住事实。等新政的弊端显露出来,陛下自然会改变主意。"
汴梁城的上空,乌云密布。一场足以改变历史走向的改革大幕,就此拉开。
王安石回到相府,灯火通明。
"大人,"一个年轻官员快步走来,"江南各州的奏报刚到。常州、润州等地的青苗法推行不利,有地方官员上书反对。"
王安石接过奏报,仔细阅读。片刻后,他冷笑一声:"这些人,还是不明白朝廷的决心啊。"
"那该如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