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硕先将灶台砌成两面,向后延长约一米,找一块大的石板盖在上面,封住通道。
再用小石子堵住石板下的缝隙,捧起黏土抹在墙外,不留一点缝隙。
通道后方的位置给烟囱留了一个四方的孔洞。
林硕开始砌烟囱。
烟囱高两米,林硕重新在烟囱外又包裹了一层黏土,避免有烟渗出。
最后把龟壳放在灶台上,寻找一个合适的角度,让灶台和龟壳之间的缝隙尽可能的小。
这时林硕发现,因为长时间的灼烧,龟壳下面已经有些开裂。
可能用不了多久,龟壳的底部就会烧穿。
于是他想了个办法,用黏土糊住龟壳的底部,烘干,做了一层保护层。
这样火焰灼烧的就是黏土,再传递热量给龟壳,虽说加热效率会降低,但可以让龟壳的使用时间更长一些。
搭建好后,灶台和龟壳中间还是留有一定的缝隙。
林硕依旧用石子填充,黏土密封。
完成后,林硕在灶台中点了一把火,进行烘干。
由于黏土中有干草作为粘黏剂,还掺了粘度更大的黄泥进去,火烧后并不会干裂,而是会变得更加坚硬,贴合。
林硕老家的很多老房子,就是用这样的黏土制成的。
点火后,林硕发现烟囱排烟的效果不是很好,还会有烟从灶台的这一端冒出来。
烟囱的原理是热空气上升对流和气压效应。
室外通风,烟囱内的气压小于室外,烟就会被吸出去。
由于他们在溶洞中,头顶的岩石缝隙太高,空气流通性差,烟囱内的负压就不够,烟才会倒灌。
但仔细研究后,林硕发现主要原因还不是这个。
因为溶洞内的空气是流通的,虽然不知道溶洞深处有什么,但一直有风从里面吹出来,不存在负压不够的情况。
林硕换了一种方式思考,有没有可能是烟囱不够高,气流从上方吹过,反而堵住了烟囱口,从而导致烟倒灌回烟囱内,从灶台这边出来。
为了验证这个问题,他到山洞外砍来一根长叶子的树枝,用叶子挡在烟囱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