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序》里面对子韦这番话也有记载。
宋景公拒绝了将相国和百姓作为转移对象,认为相国是股肱手足,百姓是一国之根本,最终这次异象不仅对宋国毫无影响。而且还为宋景公带来了延寿二十一年的的好运。
之后,宋景公勤政为民,国家安定,自己也活出了奇迹。
景公在位64年卒,成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最长、最长寿的君王之一。
原文是:韦曰:“可移于相。”景公曰:“相,吾之股肱。”曰:“可移于民。”景公曰:“君者待民。”曰:“可移于岁。”景公曰:“岁饥民困,吾谁为君!” 见《史记?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
史记里司马迁写了这段记载,他是警示后代君王如何为君之道。史记是本很严谨的史书,这记载我认为是真实的。
司马迁描写的这两次荧惑守心,具有强烈的对比作用。宋景公说了三段国君应该说的话,心里装着大臣、百姓和年岁收成。荧惑就移动了。”
《太史公自序》里原话记载:“景公谦德,荧惑退行。”
而秦始皇并没有理会荧惑守心的警告,对自己不利的言论采取残暴的赶尽杀绝的做法。在司马迁看来,秦始皇的暴毙、秦朝的灭亡就是上天对秦始皇暴政的惩罚。
我们在《史记》中还能看到许多有关荧惑、彗星的记载,如:“越之亡,荧惑守斗。”秦灭六国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等。
这些记载与评论表现出司马迁“天人感应”或者“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些思想至今仍然让我们深思。
他认为人的善恶行为能够被上天所感应到,人君应当与天意相向而行,“虽有明天子,必视荧惑所在”。
史记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书,史为鉴,知兴替,司马迁的这种思想并不是用来统治人民的,相反是用来约束统治者的。
他认为:人君至诚的心能感动皇天,使天象变易,比如宋景公;如果人君不听警告,违背天意则会有灾异发生,比如秦始皇。
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记载:
《汉书 ·志 ·天文志》记载:二年春,荧惑守心。二月乙丑,丞相翟方进欲塞灾异,自杀。三月丙戌,宫车晏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汉成帝刘骜,是西汉第十二位皇帝,沉湎酒色,荒于政事,各地相继爆发农民起义。同时任由外戚专政,朝廷大政为太后王政君一族把持,埋下了王莽篡汉的祸根。
绥和二年,也就是公元前七年,也出现了“荧惑守心”的天象,汉成帝恐惧焦虑,恐怕自己命不久矣,传说要有身份和地位的人替自己挡灾死掉,自己才会平安。
于是,当朝丞相翟方进,成了不二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