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八路军节度使——第十七章:延州新政(8)

北唐 蚕室废人 2668 字 1个月前

在临时搭起的台子上大声宣讲着节度府州令,周茂生个傻子。

五道州令,宣讲起来也颇费些时辰。韩微在昨晚的会议上说得清楚,之所以请这些虽然认字但是文理不周的落地书生们前来,实在也是有着不得已的苦衷。虽说乱世兵荒马乱,州府中擅长文字的文书才士却也不少,只是这些人一张嘴便是之乎者也子曰诗云,所用典故艰涩精深,虽然很见功力才学,奈何寻常百姓却是听不懂的。州府的命令宣讲下去,要的便是能令最底层的贩夫走卒都能明白,因此那些自说自话的夫子们此番便不能用了。

当夜十几位落地书生在州府中做了一番命题作文,将五道州令按照自己的理解用自己擅长的文风写将出来,十几份答卷之中,以周茂生所做最为浅显易懂,于是被韩微定为范本,十几个人奉命将这范本背诵下来,今日一大早便分赴各县宣讲布达。周茂生作为撰稿人得到了优待,获得了在州治延安县宣讲布达五道州命的美差。

只是站在一个台子上反复宣讲,说得口干舌燥,周茂生越发觉得自家像个述说变文话本故事的先儿。

据说盛唐年间在东西两京有以此为生的艺人,如今在京师汴梁的勾栏中也有这等人存在,但是一辈子老老实实务农种地的周茂生从来没想过有朝一日自己也操持起这等“贱业”。

本来这些书生是万万不肯答应地。他们虽然学识浅薄,但是却也还有起码的尊严底线,让他们在大庭广众之下去做这种丢人现眼的事情,即便是节帅的钧命,也未免过分了些。

然而韩微代八路军节度府开出来的条件却委实令士子们动了心。

五道州命,每道从头到尾宣讲一遍,州府便为此支付一文钱的润口费用。五道文告宣讲一遍便是五文钱的收入,一天宣讲二十遍便是一百文,十天便是一钱,一个月便有三钱收入。节度府包了他们的食宿。这三铜钱是实实在在落腰包的纯收入,即便再如何折算,这份营生比起种地务农来说也要好得太多了。

最令周茂生等人动心的还不是这个,韩微承诺,在宣讲期间,这些宣讲人员可以随意调看州府及各县经史藏书。对于这些穷困潦倒地书生们而言,这个学习的机会实在太难得了,这便意味着这些他们有机会接触到自己先前梦寐以求但却只能望梅止渴的经史子集等科举教材,更何况韩微承诺,只要他们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宣讲任务。他本人以及节度府的诸位饱学士人将毫不吝惜地充当他们的策论老师。

周茂生已经听说了,观察府的李彬老丞相和节度府的李文革大将军已经联合议定,今年八月的解试废止诗文。改以策论和算术取士。

其实这个事情自从去年解试结束李文革和李彬便开始酝酿了。这年月世道纷乱,科举考试也变得很混乱,上一次省试恰逢乾佑之乱,各州县的学子士人已经等了六年了,今年据说礼部准备正式开科省试,甚至有内部消息说主考官便是今年年初刚刚拜相地王。

朝廷轮替频繁,参加省试然后到中央做官对于解试登第的士人们而言吸引力大不如前。但是由于藩镇割据。各地方实力派的幕府都实实在在需要人才填充,因此实际上这时代各州地解试在士人眼中比起中央省试还要紧要几分。毕竟一旦解试得举,这些原本籍籍无名的书生便有机会进入那些执掌州府大权的大人物眼帘,之后的分配授官是清理当中事。

哪怕是做一个九品县尉,也是一下子由民变成了官,那可是大大的不同!

废诗文,改判策论,在这件事情上李彬、秦固和李文革的意见一致,这是盛唐以来科举制度的发展方向。五代十国是个战乱年代。那种以诗文文采取士地老规矩明显已经不适应时代了,无论是朝廷还是藩镇需要的都是明晓大势胸有沟壑能够度势治事的实干家。而不需要那些出口成章七步作诗但却面对繁琐政务一筹莫展的酸书生。

但是对于将算术从六科中单独提出来作为解试的另外一层重要内容。李彬和秦固都不赞同,原来的六科简化为如今的二科这一点是共识。但是算术……李相公着实觉得这门花巧学问没多少实用价值,秦固虽然对算术多些了解,却也认为这应该是官署佐吏的学问,对于未来要当官的士子们,这门学问用处不大。

李文革地坚持令两个人颇为诧异,最终李彬苦笑着同意了——因为李文革表示他自己将亲任今年解试的算术主考官。

周茂生等人此刻对算术地了解还仅限于摆弄筹棍,毕竟农家子弟平日与柴米油盐酱醋茶打交道比较多,更何况术算也是每年六科解试必须地功课。

李文革已经交代过韩微,这些落第的书生将有机会到丰林书院去听课,未来在那里他们将接触到一个自己此生从未接触到地全新学科,这些已经成年的人能够接受多少这种新学问且不论,但是在几个月后的解试中,他们将深切体会到

待措施给他们带来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