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项目从确定到把它付诸实践制造出来,我一共也不过是只用了三天的时间。
看着手里这把由泛着寒光的金属和竹炭复合材料打造而成的连弩,不管是从重量上的便携程度和力道以及击发速度,我都感觉十分满意。
这款连弩的造型有有点像是前苏联产的波波沙冲锋枪,因为我连弩下的弩机后方加了一个类似的金属弹鼓供弹系统。
只不过这里和波波沙不同的是,波波沙的弹鼓是在枪管的后下方。
而我的也有一根类似的枪管,不过这里我没有用金属来做,而是用了之前做吹箭筒的那种竹炭树脂技艺。
由于是冷兵器的缘故,我并不需要担心这么做会存在炸膛的风险。枪管的存在目的主要是为了能让大致的瞄准方向更精准一些。
竹炭技艺也大幅度降低了连弩的整体重量,轻量化的结构使得它的机动性提高到了一种无与伦比的优势。
加上我的金属弹鼓,由于结构的问题必须得设计在靠近护木托的位置。
这点虽然看着有些别扭,就像是把波波沙的弹鼓插在了枪托下面一样奇怪。
不过这个不能改变的必需结构除了不好看以外,其他的并没有什么影响。
反而是弩机里最重的弹鼓后移,导致整体重心转到肩膀附近,托举连弩的手臂也变得异常轻松,这对精准射击可是有很大的好处。
然后最让我得意的便是这可拆卸的金属弹鼓,它们可不是装饰品,或者是和弩机连为一体的那种货色。
我在弩机后的木托里面装了弹力卡夹,这可是能像弹鼓一样拆卸供弹的供弹系统。
整个弹鼓内部采用竹片弹力装置来做动力,一共可以容纳最多四十发两寸长的现代三羽短弩箭。
考虑到这玩意得耐造,所以我才把它做成了金属的弹鼓结构。这和卡拉什尼科夫设计的AK47的实用性,倒是有的一拼。
自然,接下来真正激动人心的测试环节才是必不可少的重头戏,大家都期待这样一把奇怪的武器能产生多大的破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