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秦始皇统一华夏

这时候是秦王政二十六年,六国都被秦国吞并了,天下统一了。

秦王觉得六国以前都称王,这称呼不够威风,就想改成称帝。以前也有过东西二帝的说法,可秦王觉得那也不够霸气,不能让后世记住,也不能威震四方的少数民族。想来想去,秦王就想到上古的君号,三皇五帝,那功德都在三王之上。秦王觉得自己的德行比得上三皇,功劳超过了五帝,就把两个称号合起来,称“皇帝”。还追尊他父亲庄襄王为太上皇。

秦王又觉得周公制定的谥法不好,儿子议论父亲,臣子议论国君,这不合规矩。所以就废除了谥法,说:“我是始皇帝,以后就按数字往下排,二世、三世,一直到千世万世,永远传下去。”

皇帝自称“朕”,大臣们上奏事情的时候要称“陛下”。

秦王让人找手艺好的工匠,把和氏璧雕琢成传国玉玺,上面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

秦王还研究了终始五德的说法,觉得周朝是火德,水能灭火,秦国应该是水德。所以秦国的衣服、旌旗都改成黑色。水的数字是六,所以秦国的器物尺寸都用六这个数字,把十月初一当成正月,朝贺都在这个月。

“正”和“政”读音一样,皇帝的名字不能随便叫,就把“正”的读音改成“征”。这“征”字本来不是啥吉祥的意思,可这是秦始皇定的,谁也不敢说啥。

尉缭看着秦始皇现在志得意满,不停地改这改那,心里偷偷地叹气说:“秦国虽然得了天下,可这元气也损耗得差不多了,还能长久吗?”当天晚上,尉缭就和他的弟子王敖悄悄地溜走了,也不知道去了哪儿。

秦始皇发现尉缭跑了,很是纳闷,把大臣们叫过来问:“尉缭这小子,怎么一声不吭就弃朕而去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有人小心翼翼地说:“尉缭辅佐陛下平定四海,功劳那是最大的,他可能是盼着陛下像周之太公、周公那样给他分封土地呢。如今陛下尊号已定,可这论功行赏的事儿还没个动静,他心里失望,就走了呗。”

秦始皇皱着眉头想了想,又问:“周室那种分封诸侯的制度,现在还能实行不?”

大臣们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燕、齐、楚、代这些地方离得远,不好管理,不封王的话,怕是镇不住。”

这时候李斯站出来说:“周初封了几百个诸侯国,大多数是同姓的,可后来呢?子孙们为了争地盘,自相残杀,没个消停。如今陛下统一了海内,要是都改成郡县,就算有功臣,也多给他们些俸禄,不让他们有一寸土地和一个百姓,这样就能从根源上杜绝战乱,这才是长治久安的办法啊!”

秦始皇听了李斯的话,觉得挺有道理,就采纳了他的建议,把天下分成了三十六郡。都有哪些郡呢?听我给您细细道来,有内史郡、汉中郡、北地郡、陇西郡、上郡、太原郡、河东郡、上党郡、云中郡、雁门郡、代郡、三川郡、邯郸郡、南阳郡、颍川郡、齐郡(也就是琅琊郡)、薛郡(也就是泗水郡)、东郡、辽西郡、辽东郡、上谷郡、渔阳郡、钜鹿郡、右北平郡、九江郡、会稽郡、鄣郡、闽中郡、南海郡、象郡、桂林郡、巴郡、蜀郡、黔中郡、南郡、长沙郡。

那时候北方有匈奴捣乱,所以渔阳、上谷这些郡,地盘划得比较小,还派了重兵把守;南方水乡太平些,九江、会稽等郡的地盘就大些,这些都是李斯安排的。每个郡都设置了守尉一人、监御史一人,互相牵制。

秦始皇还下令把天下的兵器都收集到咸阳,熔化了铸造成十二个金人,每个金人有千石重,放在宫廷里,说是应了“临洮长人”的祥瑞。

不仅如此,秦始皇还把天下的富豪大户都迁到咸阳来,一共二十万户。又在咸阳北坂,照着六国的宫殿样子,建造了六所离宫,还大兴土木建阿房宫,那工程浩大得,老百姓都苦不堪言。

接着,秦始皇提拔李斯做丞相,赵高做郎中令,那些立了战功的将帅,像王贲、蒙武等人,都封了万户侯,其他的人也按功劳大小,封了几千户不等,这些封邑的赋税,都由官府统一供给。

可秦始皇还不满足,又干了焚书坑儒的事儿,把好多珍贵的书籍都烧了,还活埋了不少读书人,搞得天下读书人都对他恨得牙痒痒。而且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