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国呀,有两位很重要的大臣,公子归生,字子家,还有公子宋,字子公。
郑灵公夷刚当上国君的第一年,公子宋和归生约好早早起来,要去拜见灵公。奇怪的是,公子宋的食指突然自己动起来了哦。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食指吗?就是我们手上的第二根手指,因为拿东西吃常常会用到它,所以叫食指。公子宋赶紧把食指跳动的样子给归生看,归生也觉得很奇怪。公子宋说:“这没什么啦,每次我的食指这样跳动,那天肯定能吃到特别好吃的东西。之前出使晋国吃到了石花鱼,后来出使楚国,一次吃到天鹅,一次吃到合欢橘,每次食指跳动都应验了呢。不知道今天能吃到什么美味。”
他们正往朝堂走呢,内侍在大声叫宰夫,很着急的样子。公子宋就问:“你叫宰夫干什么呀?”内侍说:“有个郑国的客人从汉江来,带了一只大鼋,特别大,有二百多斤呢,献给了主公。主公很高兴,还赏了他。现在大鼋被绑在堂下,主公叫我找宰夫来把它杀了煮了,要给大臣们一起吃。”
公子宋一听,笑着说:“好吃的就在这儿啦,我的食指可不是白动的哟。”他们进了朝堂,看到堂柱下绑着的大鼋特别大,两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起来。拜见灵公的时候,还忍不住在笑呢。灵公就问:“你们俩今天怎么这么高兴呀?”公子归生回答说:“宋和我来的时候,他的食指突然动了,他说每次这样都会吃到好吃的。现在看到堂下有大鼋,我们想主公肯定会煮了给大家吃,所以就笑啦。”
灵公听了,开玩笑说:“灵不灵验,可还得看我哦!”两人退下后,归生对宋说:“就算有好吃的,要是国君不叫你吃,怎么办呢?”宋很自信地说:“要给大家一起吃,怎么会少了我呢?”到了傍晚,内侍真的来叫大臣们去吃鼋肉啦。公子宋特别高兴地进去了,还对归生笑着说:“我就知道国君肯定会叫我的。”
大臣们都到齐了,灵公叫大家坐下,说:“鼋可是水里很好吃的东西,我可不敢自己一个人吃,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大臣们都赶紧感谢说:“主公吃东西都想着我们,我们怎么报答您呢?”
大家坐好后,宰夫说鼋肉已经煮好了,就先端给灵公吃。灵公尝了尝,觉得特别美味,就叫人给大臣们每人一鼎鼋羹和一双象牙筷子。从下席开始分,分到上席的时候,只剩下一鼎了。宰夫就说:“羹没有了,只有这一鼎了,请问分给谁呢?”灵公说:“给子家。”宰夫就把羹端到了归生面前。灵公哈哈大笑起来,说:“我叫大家都有份,就是不给子公。看来子公没这个命吃鼋肉,你的食指也不灵验嘛。”其实呀,灵公是故意叫庖人少准备一鼎,想让公子宋的食指不灵验,好逗逗他呢。
可是公子宋之前在归生面前夸下了海口,现在大家都有得吃,就他没有,他又羞又气,一下子冲到灵公面前,用手指伸进鼎里,抓了一块鼋肉就吃,还说:“我已经吃到了,我的食指怎么不灵验呢!”说完,就直接跑出去了。
灵公也生气了,把筷子一扔,说:“宋太无礼了,他这是欺负我,难道我郑国就没有刀能砍他的头吗?”归生和其他大臣们都赶紧从座位上下来,趴在地上说:“宋是因为和主公亲近,想也吃到美味,开个玩笑而已,他怎么敢对主公无礼呢?请主公原谅他吧。”灵公还是很生气,大家都不开心地散了。
归生马上跑到公子宋家里,告诉他灵公很生气,还说:“明天你一定要去朝堂向主公谢罪。”公子宋却不乐意地说:“我听说,对别人傲慢的人,别人也会对他傲慢。是主公先对我不好,怎么不怪自己,反而怪我呢?”归生说:“虽然是这样,但是君臣之间,你还是得去谢罪呀。”
第二天,两人一起去朝堂。公子宋跟着大家行礼,一点也没有害怕道歉的意思。反而是归生心里很不安,就对灵公说:“宋很怕主公责怪他昨天的事,特意来向主公道歉。他太害怕了,都不知道怎么说,希望主公能原谅他。”灵公却说:“我还怕得罪子公呢,子公哪里会怕我呀?”说完就生气地走了。公子宋出了朝堂,就把归生拉到家里,悄悄地说:“主公特别生我的气,我可能会被杀死,不如我们先动手杀了他,事情成功了我们就能活下去。”归生吓得赶紧捂住耳朵说:“养了很久的牲畜,我们都不忍心杀,何况是一国的国君呢?怎么能随便说杀他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呢?”公子宋看他这样,就说:“我开玩笑的,你可别告诉别人哦。”归生就走了。
公子宋知道归生和灵公的弟弟公子去疾关系很好,经常有来往,就故意在朝堂上说:“子家与子良每天晚上都在一起,不知道在商量什么事,我担心他们会对国家不利哦。”归生听到了,急忙拉着宋的胳膊,到没人的地方说:“你怎么能说这种话呢?”公子宋却威胁他说:“你要是不和我一起商量,我肯定会让你比我先死。”归生很胆小,做不了决定,听了宋的话,特别害怕地说:“你想怎么样呢?”公子宋说:“主公分鼋肉的时候就表现出他很坏了。我们要是杀了他,我和你一起扶持子良当国君,然后和晋国亲近,郑国就能安稳几年了。”归生想了好久,慢慢地说:“那就随你怎么做吧,我不会告诉别人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公子宋就偷偷地召集自己家里的人,趁着灵公秋天祭祀在斋宫住宿的时候,用很多钱贿赂灵公身边的人,半夜偷偷跑到斋宫,用装满土的袋子把灵公压死了,对外就说灵公是被噩梦吓死的。归生知道这件事,但是不敢说出来。孔子写《春秋》的时候,写“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放过了公子宋,却怪罪归生,因为他是执政大臣,害怕被诬陷却跟着做坏事,这就是“责任越重,怪罪也越重”的道理。圣人这样写,是在告诫大臣们,要小心谨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