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觉得公司暂时不用去想18英寸晶圆厂的事情,只要下一步能够顺利的把12英寸晶圆搞出来,然后一心攻关芯片生产工艺的提升就行了。”
章京的回答,让曹阳很是满意。
自己选定的南山半导体的负责人没有被即将到来的小胜利搞晕脑袋,这是很重要的事情。
芯片这个东西,有的时候对于南山集团来说,根本就不是成本问题,而是卡脖子的问题。
如果南山半导体可以在8英寸的晶圆厂生产出14nm工艺的芯片出来,那也是完全可以满足未来10年的需求了。
更不用说将来可以基于12英寸的晶圆来生产。
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工艺改善上,让南山半导体能够快速的追上国际主流水平,这就是南山半导体最主要的使命。
只要能够做到这一点,不管是曹阳还是华夏的相关部门,亦或是南山半导体的客户,肯定都是非常满意了。
毕竟哪怕是国内芯片行业的老大中芯,现在也就是具备了65nm工艺的技术。
南山半导体一上来就可以朝着这个水平而去,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
当然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算是后发优势。
借着金融危机的机会,南山半导体可是没少挖各个国家的芯片人才。
由于这几年半导体行业不景气,甚至是普遍亏本,挖人的难度也降低了不少。
要是放在几年后,情况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伱说的对,今后十年我们都只修建8英寸和12英寸的晶圆厂,想办法尽可能的把这两种晶圆的良品率提上去,把成本降下来。”
曹阳这么一说,章京也松了一口气。
两个人聊天,不仅是曹阳在考察章京,也是章京在观察曹阳。
要是曹阳一股脑的要求南山半导体什么都朝着最厉害的方向而去,那么章京肯定会头大。
毕竟有些东西不是你拍脑袋就可以搞定的。
哪怕是真金白银花出去了,也不一定可以搞定的。
特别是南山半导体的第一座晶圆厂明天才正式的量产,12英寸的晶圆厂还没有正式开工修建。
这个时候目标定的太宏伟,也许给大家带来的不是激励,而是被吓退了呢。
“华夏的汽车市场将来预计很快会突破2000万辆,一辆传统的燃油车上使用了芯片数量有几百颗,而去年开始出现的电动车,上面需要的芯片数量直接就翻了一番,今后不管是传统的燃油车还是电动车,对芯片的需求都会增加。”
“这就意味着华夏一年在汽车上面的芯片需求,就可以达到近百亿颗,甚至更多。”
“虽然我们集团不可能100%的占据这些芯片市场,但是占据一半的市场还是有希望的。”
“毕竟自主品牌的车企,大部分的核心零件都是从南山集团购买。”
“对于8英寸直径的晶圆,大概可以生产200颗芯片。”
“而12英寸的晶圆,则是可以生产500颗左右。”
“这么一来,我们现在的晶圆厂月产5万片晶圆的话,一年也就是60万片。”
“最终也就只能生产1.2亿个芯片,这还是没有计算各种不良率的情况,最终实际能够出货的芯片估计也就是1亿颗左右。”
“这么一来,也就只能满足华夏汽车市场1%的芯片需求。”
“哪怕是接下来修建的月产10万片的8英寸晶圆厂和月产5万片的12英寸的晶圆厂顺利的投产了,也就只能满足不到5%的市场需求。”
“更加不用说我们除了在汽车上面,还在荣耀手机、南山设备、南山机器人等一系列的产品上有相关的需求。”
“与此同时,我们还跟一些厂家有代工合作,没有办法100%的把所有的产能都用到自己身上。”
“曹总,8英寸和12英寸的晶圆厂,已经能够满足我们集团未来10年,甚至是15年的发展需求了。”
虽然曹阳肯定了章京刚刚的提议,但是章京还是详细的说明了一下自己的判断依据。
而一直没有这样子详细的去结算一下相关过程的曹阳,听了章京的话也是震撼不已。
3座晶圆厂全部修建完工,也就只能满足不到5%的汽车芯片的需求?
这还只是华夏的需求,并且是按照2000万辆的规模测算的,实际上华夏市场可以去到2500万辆以上。
并且南山集团的零部件,不是只供应给国内的客户,还需要出口。
也就是说南山集团面对的市场是全球,那是一年七八千万辆的巨大市场呢。
就南山半导体现在的体量?
完全不够看啊!
“你说的有道理,听你这么一说,我觉得以后月产5万片的晶圆厂,规划有点不够看了。”
“等到我们的这三座晶圆厂全部都量产之后,新规划修建的晶圆厂,月产能全部都要做到10万片以上才行,最好就是能够20万片,甚至50万片的月产能。”
“这样子才可以进一步的降低成本,提升我们的竞争力。”
至少拿下华夏50%的车规级芯片市场,这是曹阳给南山半导体定下来的目标。
那么一来,就是至少每年要生产50亿颗芯片,甚至是100亿颗芯片。
这里面需要的晶圆数量,缺口还非常巨大。
南山半导体,任重道远啊!
“只要积累了这三个工厂的经验,单纯的提升月产能的难度就低很多了。”
“最晚在2012年,我们就可以开始修建月产20万片的8英寸晶圆厂,在2015年之前修建月产30万片以上的12英寸晶圆工厂。”
“到时候我们力争晶圆生产能力达到大陆第二,甚至挑战大陆第一的水平。”
章京现在就像是打了鸡血一样,非常的激动。
自己梦中规划的芯片帝国,有望一步一步的实现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