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党锢之祸(一)

“哼!”皇帝刘志对士人们越来越不满:“朕必须把他们逮捕!”

在凉州,有三个将领专门负责剿灭羌人,分别是皇甫规、张奂、段颎。

虽然三个人都出身关西地区,并且都以平定羌乱出名,但却相互间有矛盾,而且行事风格也不同。

皇甫规和张奂站队士族,而且对于造反的羌人,也是以安抚为主、剿灭为辅,他们的观点是:

【羌人不过是对雪域高原所有部落的统称,除非大汉能征服雪域高原,否则羌人是杀不绝的,就算杀死了现在这几十万上百万的羌人,过上十几年,雪域高原上的部落里那些繁衍出来的多余人口也会继续迁徙到河湟地区成为“羌人”,既然朝廷征服不了雪域高原,那就杀不绝羌人,既然杀不绝羌人,那就安抚羌人,利用现有的羌人抵挡雪域高原的准羌人。】

可以说,张奂已经初步有了【民族蜂巢】这个理论的雏形,雪域高原就是一个民族蜂巢,因为土地承载力有限,会不断地繁衍出养不活的多余人口向凉州地区迁徙。

然而段颎却站队在皇权和宦官这边,他对于造反的羌人,则主张把羌人杀到灭种,他的观念是:

【当初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女将王枔可以把乌桓杀到绝种,那为什么我段颎不能把羌人杀到绝种?只要把羌人杀到绝种,不就没有羌人造反了吗?】

不过他可能对乌桓绝种的真实历史不是很了解。

即便是王枔也没能把乌桓人杀到绝种,剩余的乌桓人只是加入了鲜卑,成为了鲜卑人而已,而且现在那片草原已经被南匈奴和鲜卑人占据,而鲜卑人的威胁是要远大于乌桓的。

所以七十年前王枔把乌桓杀到绝种这事,对于大汉来说其实是弊大于利的一件事。

而且,王家对乌桓的屠戮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将近一百多年的反复屠戮,也仅仅只是把乌桓人这个民族屠没了,而没能把乌桓人屠没了,剩余的乌桓人现在已经是鲜卑人了。

所以段颎想要仅仅依靠几场战争的屠戮来彻底解决羌人问题,理论上是做得到的,只是难度太大、时间太长、成本太高,需要大汉朝廷连续几百年地雪域高原地区进行可持续性竭泽而渔,学习王家人对海外土着人的做法。

不过很显然,现在的大汉朝廷连中原的饥民反贼都无力镇压干净,更加不可能跑去雪域高原对当地土着进行可持续性竭泽而渔。

不仅如此,段颎战功越高,士族们对他的诋毁就越多。

因为段颎是宦官阵营的人,他每立下一件战功,他背后的宦官就多一些权威。

段颎打仗给宦官增加权威,这是士族们绝对无法容忍的。

但是段颎也不是不想加入士族阵营,而是士族们瞧不起关西武人,即便是张奂和皇甫规,也是靠着精通儒家经学才勉强融入了关东士族的圈子,即便如此也只是士族圈子的边缘罢了。

段颎对儒家经学的研究远不如张奂皇甫规,又是纯粹的关西武人出身,这样的情况下,想要融入士族圈子可谓难如登天。

无法融入士族圈子,又不想一辈子庸碌无为,那该怎么办呢?

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了,那就是加入新兴的宦官势力,依靠宦官的提拔来摆脱庸碌一生的未来。

宦官势力需要一个会打仗的武将通过立下战功来给他们增加权威,段颎也需要依靠宦官们的权势来让自己在仕途上平步青云,双方只是互取所需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