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盘龙纺织厂盛大开业至今,转眼间已将近过去半年之久。

八十年代,当时我国的主要棉纺原材料毫无疑问源自柔软如丝的棉花。

而地处华夏大地东部沿海的胶南地区,早在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伊始,便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推动各类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

其中,棉花这种既能够耐受高温炙烤,又不惧干旱侵袭的优良品种,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当地农民们的首选农作物。

回首 1980 在那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胶南地区广袤无垠的土地之上,棉花种植面积已然高达令人瞩目的 850 万亩!

随着时代车轮滚滚向前,来到八十年代末期,尤其是当下所处的 1988 年,整个胶南地区的棉花种植版图进一步扩张,其总面积更是一举突破两千多万亩大关,以无可争议之势荣登全国榜首,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全国范围内首屈一指的棉花生产大省!

盘龙纺织厂坐落在全国棉花生产中心的核心地带,这里简直就是棉花的海洋,原材料供应充足得让人惊叹不已!完全不必担忧原料短缺的问题。

多数情况下,只需轻松地将周边几个县市的棉花集中采购过来,就能满足整个企业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生产需求。

这种就地取材的方式不仅大幅节省了运输成本,还能够直接以最优惠的一手价格从当地辛勤劳作的棉农手中获取到优质的棉花。

更值得一提的是,盘龙纺织背后有着强大的后盾——盘龙服饰。

这意味着它们生产出来的布匹压根无需为销路发愁。

作为总经理的肖建,他所要做的工作非常简单明确,那就是严格按照盘龙服饰下达的订单以及所需的布匹款式,全力以赴地组织工人进行加班加点的生产加工即可。

无论是从生产环节来看,还是考虑到销售渠道方面,放眼整个北方大区,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家拥有如此得天独厚优势的企业了。

在这般极为有利的大环境之下,如果说盘龙纺织的经济效益不能像火箭一样一飞冲天,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厂里的工人们大多数都来自于周边的村庄以及各个乡镇,他们是以合同制的形式在这里工作。

这些朴实的劳动者们对于工资待遇并未抱有过高的期望与奢求。

而作为老板的肖建,在这一方面也从未亏待过大家。不过,即便如此,相较于城市里的工人而言,在人力成本方面依然节省出了相当可观的一笔费用。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绝大部分的工人都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一旦下班铃声响起,他们便可以径直返回家中,享受家庭的温馨。

如此一来,厂方无需为他们操心住宿等相关问题,自然也就减少了一大笔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