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在的。
感知之风的本质,是声波、是震动,所以水下一样使用。
但水下效果就差了很多。
水中声音速度约为空气中声速的4.4倍,这意味着波长增加,感知结果更加粗糙。
但水中声音速度增加,感知之风效率陡然提升。
接下来的模拟,是透视。
科学家们利用次声波探测地球内部结构,医疗或工业上,也利用超声波探伤。
不过这也需要更强大的计算能力。
模拟中,楚飞全身听觉基因开启,皮肤、骨骼都具有感知声音或震动的能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利用声波,楚飞“看”到了山石的内部、看到了树木的内部。
但声波的透视能力,和视觉经验,截然相反。
因为,越是硬度大的物质,声音通过性越好。所以,在声波感知下,钢铁是“透明”的,反而空气是看不透的。
采集数据后,输入不同物质的声速参数进行渲染,最后得到反相结果,就可以还原出一个正常的世界。
但感知之风下的世界,依然是黑白的。
直到下一个模拟:彩色视觉,借鉴音乐的方式来编辑数据。
这一次,不同频率的声音、不同感知方法、不同的数据采集方法、不同计算方法等等开始并行计算。
一个“彩色”的世界出现了。
但感知之风下的“彩色”和视觉的彩色,完全不同。
这里的“彩色”,是物质的硬度、柔韧性等。
根据不同物质的声速、对声音的折射反射、吸音、不同频率声音和物质的相互作用等等一系列参考数据,可以还原出实物情况。
这里的“彩色”是声音的色彩,可以理解为音乐。
模拟渐渐结束。最后,楚飞闭着眼睛,感受一个另类的“视野”:
风轻轻吹过树梢,鸟鸣阵阵,泉流叮咚,有拳头大的毛茸茸大尾巴小动物快速爬过树干,踩落的树叶轻轻落在泉水中荡起清波,鱼儿跃出水面,地下有长长长长的动物蜿蜒前进……
楚飞踩着落叶,徜徉在这音乐的世界里。
这是……天籁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