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期转瞬即至,苏贵妃这日精心梳妆,身着一袭庄重而不失典雅的宫装,怀着忐忑不安却又满怀期待的心情,手捧着精心准备多日的奏折和详尽的资料,再次踏入那庄严肃穆的宫殿,面见皇上。
皇上高坐于那象征着无上权威的龙椅之上,神色严肃,不怒自威。苏贵妃跪地行礼,那身姿虽谦卑却透着坚定,随后缓缓开口阐述自己的观点。 九库文学
“陛下,臣妾历经多日的精心筹备,愈发觉得这后宫改革乃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之事。首先,节省后宫开支实乃关键之举,简化那繁琐至极的礼仪,减少华而不实的奢华装饰,如此一来,不仅能为朝廷节省下大量的财物,还能让后宫的姐妹们将更多的心思放在修身养性之上。再者,后宫的和谐其意义之重大,远超众人所想。后宫和谐,于陛下而言,绝非仅仅是后宫的家事,更是天下的表率,和谐的典范。唯有后宫安稳有序,陛下方能心无旁骛,专心处理朝政,此乃于国于民皆大有益处之事。臣妾不辞辛劳,收集了众多来自民间的真切意见,百姓们也满心期望后宫能有一番崭新气象。此外,后宫的和谐能向天下淋漓尽致地展示皇家的仁德与风范,使万民归心,进而增强国家的凝聚力。”
苏贵妃言罢,双手恭敬地呈上奏折和相关证据。皇上接过,仔细翻阅,面色时而凝重如阴云密布,时而舒缓似春风拂柳。
此时,朝堂之上的大臣们亦是在焦急地等待着,个个神色紧张,心中各有盘算。反对改革的大臣中,礼部尚书王大人率先按捺不住,跨步而出,高声说道:“后宫之事,祖宗成法历经数代,从未更改,贸然改革,必乱纲常,动摇国本!此等冒进之举,万不可行!”
革新派大臣,户部侍郎赵大人紧接着挺身而出,言辞激昂:“后宫改革势在必行,如今诸多旧制已然不合时宜,当破旧立新,以应时势。若一味守旧,如何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刑部侍郎李大人冷哼一声,满脸不屑:“荒唐至极!祖宗之法传承多年,岂能轻易更改?后宫历来如此,若贸然改动,必生乱子,此等风险,谁能承担?”
苏贵妃微微一笑,不卑不亢地说道:“诸位大人,祖宗之法固有其可取之精华,但时移世易,如今后宫姐妹们多有难处,诸多不公之事比比皆是,难道我们要视若无睹、充耳不闻?”
一位守旧派大臣怒目圆睁,瞪向苏贵妃:“贵妃娘娘,后宫之事,女子当以柔顺为德,您在此妄议朝政,实乃有失体统,不成规矩!”
苏贵妃目光坚定如炬,毫不犹豫地回道:“大人此言差矣,本宫身为后宫一员,对姐妹们的苦楚感同身受,若此时还沉默不语,怎能心安?且这并非妄议,而是一心为了后宫的安宁和皇家的和睦。”
观望派大臣此时插话,语气中带着几分试探:“贵妃娘娘,那您且详细说说,这改革究竟如何具体进行?”
苏贵妃条理清晰、有条不紊地说道:“首先,当大幅减少那繁琐至极、令人疲惫不堪的礼仪,让姐妹们能有更多时间修养身心,陶冶性情。再者,合理公正地分配份例,确保人人不受冻馁之苦,皆能温饱无忧。再者,对于犯错的嫔妃,当视情节轻重,公正处罚,而非随意打骂侮辱,恣意而为。”
守旧派大臣面色凝重,沉声道:“此等变革,实非易事,纲常若乱,后宫必生乱,届时责任谁担?”
苏贵妃义正言辞地反驳道:“纲常乃为正人心,若旧制使人受苦受难,毫无公正可言,这纲常难道不该顺应时势变一变?且改革并非一蹴而就,可循序渐进,逐步推行,仔细观察成效,随时调整策略。”
革新派大臣点头如捣蒜,深表赞同:“贵妃娘娘所言甚是在理,适时改革,方能使后宫焕发生机,重现繁荣之象。”
守旧派大臣依旧强词夺理,不肯退让:“后宫之事,女子见识短浅,不足以论,莫要在此扰乱朝纲!”
苏贵妃凛然无惧,高声道:“大人莫要轻视女子,本宫所提皆是为了后宫的安稳和皇家的昌盛。若一味顽固守旧,致使后宫姐妹们诸多困扰,又如何能让陛下安心处理国家大事?”
一番如同暴风雨般激烈的辩论持续了许久之后,苏贵妃那宛如珍珠落玉盘般的言辞愈发显得恳切动人,每一个观点都犹如锋利的宝剑直刺守旧派的要害之处,且她所列举的依据更是条理清晰、丝丝入扣,让守旧派渐渐地陷入了理屈词穷的尴尬境地,仿佛被无形的绳索紧紧束缚,难以找到有力的应对之策。而那些原本处于观望状态的派别们,此刻就像是被闪电击中一般,纷纷被苏贵妃那独具慧眼的见解所深深打动,内心深处开始悄然发生转变,逐渐倾向于支持这场意义重大的改革。就在这关键的时刻,苏贵妃缓缓地呈上了一份由后宫部分支持改革的妃子们共同签署的联名状,那一张张娟秀的字迹仿佛在诉说着众人心中的决心与勇气,她们用行动表示,愿意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毫无保留地全力支持这场关乎王朝未来的改革,那份坚定的信念如同一团炽热的火焰,在后宫的空气中熊熊燃烧,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也点燃了更多人心中对变革的渴望与期待。
皇上眉头紧锁,沉思良久,最终一挥手,威严地说道:“朕决定,先在部分宫殿试行后宫改革,若成效显着,再全面推行。”
苏贵妃心中大喜过望,连忙跪地谢恩,声音中难掩激动:“谢陛下圣恩,臣妾定当全力以赴,不辜负陛下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