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此词一出,元宵无词

地煞之主 推陈 2310 字 19天前

“被他装到了……”

可是,按照先前对陈晋的认识和印象,其并非是那种喜欢到处晃悠出风头的人……否则的话,有那两首《蝶恋花》打响名头,怎会就躲起来了?

换了别个,早天天去勾栏听曲,参加各种诗会活动,各种应酬吃喝了。

只能说此子做事,透着一种玄乎古怪。

高瘦文士凑过来:“于宝兄,你说他这三首是不是都属于旧作?”

正常的人,哪怕天姿卓越,也断无这等出口成名作的才华,而且还是一连三首,太惊人了。

王于宝瞥他一眼,淡然道:“是新作,而或旧作,重要吗?”

高瘦文士为之语塞。

是呀,的确不重要了。只要这些诗词是从陈晋口中吟诵出来的,只要别的人还没有听说过,那就属于新作。

小主,

离开中市,踏上回家的路途。

在路上,戴着鬼面具舍不得脱下的小倩赞道:“公子的词写得真好。”

陈晋笑道:“你的反应未免太慢了,在灯楼下,就该说了的。”

“嘻嘻,当其时一群人叫好,我跟着说的话,就显得不够特别了。”

“呵,倒是这个道理。”

陈晋的心情挺好。

说实话,他并没有刻意去做文抄公的念头,否则早答应参加诗会了,以现在的名头,混吃混喝,收获一批闺秀女郎的仰慕,毫无问题。如果没那么矜持,说点甜言蜜语的话,当晚就能爬进某个闺房内了。

今晚之事,碰巧是撞上王于宝一行,再加上对方一直挤兑,陈晋纵然泥人,也有脾气,干脆再放三首好词名作出来,顺手给《立言篇》添砖加瓦,也是不错的。

在《立言篇》的规则中,诗词的权重比例并不亚于科举文章,不过这个路子,不是说随便往外抄就行了的,需要合适的契机,更要谨慎挑选,以免被人抓住小辫子,在字眼上做文章。

内厂当头,饭可以随便吃,话却不能随便讲。多讲讲风花雪月,男欢女爱就好了。

不出意外地,陈晋又火了。特别是那首《青玉案》,风头一时无两,甚至盖过了前面两首《蝶恋花》。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一句实在太妙,深情惆怅,意味隽永。

一口气三首好词,而且一首比一首好,于是陈晋又得了个新的绰号,人称“陈三变”。

出口成章,像变戏法一般。

……

过了元宵,便是江州学府的开学季了。

在乾朝,官学实行的是“八月制”,每年上元前后入学,八月罢馆,不设寒暑假。

此项制度,主要面对的是“进学”,低一级的“蒙学”不在此例,私塾族学那些没那么正规,要松散得多。

进学的对象主要是准秀才和秀才两类人,而今新帝上位后,科举改制,又改变了不少事项,具体细则无需赘言,核心一点是增加了许多的关卡考核。

科考岁考时考随考……

组成整整一个“考”系列,在这些考试中如果表现不佳,分数不够,就无法参加举子试。

这一点卡脖子卡得人十分难受,而负责执掌日常考核的教谕们权柄大增,变得炙手可热。

在新政体系里头,考试严苛了;另一方面,却又开放了荐举,等于是复古。

荐举出仕,直接为官,这无疑是一条终南捷径。

不过拥有荐举资格的大都为名门世族,此法施展开来,势必会壮大门阀的势力。

在这一点上,倒是令人费解。

新帝的行事风格,明显就是独断乾坤的那种,可为何又要放开荐举呢?

陈晋对此曾做过思考,最后想到的是,这应该属于一种妥协和补偿。

众所周知,新帝上位,离不开某些大族世家的鼎力支持,那登基之后,自然要给予回报。

又或许,某些事情在起事之前就谈妥了的。

当然,庙堂内的水很深、很乱,而且风云多变,一般人根本把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