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预测,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的人才缺口可能进一步扩大至三千万人,特别是对于高级技工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
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在社会观念方面,长期以来,技校的认可度相对较低,许多人更倾向于追求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和办公室白领等职位。
此外,技校教育体系的不完善,也进一步加剧了技工短缺的问题,相反的,德国和日本等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成熟完善,技术人才不仅享有良好的社会地位,还拥有优厚的薪酬待遇。
在德国,技工的年薪通常在28.2万至47.1万人民币之间,而在中国,技工的年薪大多集中在5至10万元人民币之间,差距显而易见。
另外在国内,35岁往往被视为职业生涯的转折点,许多技术人员在此年龄段寻求转岗管理的机会,否则可能面临职业发展的瓶颈。
相比之下,在德国和日本,技术人才的职业生涯往往更为长久,技术与经验得以传承,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审视全球工业发展的历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工业强国的崛起都离不开一支强大的技师和技工队伍。
在日本,产业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的比例为40%,德国则高达50%,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5%左右,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近千万人。
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已成为我们当前的紧迫任务。
工业强国的崛起背后总有一支技艺精湛、规模庞大的技师和技工团队支撑,而要有效应对技工短缺的挑战,我们必须从以下多个维度着手,以期早日突破“技工缺失”的困境。
1、转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观念:
社会对技工教育的成见需要被打破,技术工人应获得更高的社会认可度,必须构建起一套完善的体系,覆盖从教育到就业、从薪酬到权利保护的全方位支持。
2、顶层设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通过顶层设计,建立一个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确保职业教育学生既有广阔的职业前景,又有稳定的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