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丝毫没有发觉岸上那些文官对他的态度有什么不对,反而因着和怀初家的恩怨,沉迷在自己的思绪里,乱了分寸。

吴江两次来行使调令,两次的态度差的多了,他居然都没有发现。

同时路上的许多随伺人员不管走到哪里都若有若无的将中间那中年男人包围在中间,就连来给他下令的吴江都在后面站着,他也没有发现。

来了这里,他的心思都在自己受辱的情绪里,越想越生气,越生气越注意点偏离。

可怜的他丝毫没有发觉上面那人冰冷的眼神落在他身上。他以为自己兢兢业业的在完成上令,可其实在岸上人的眼里,他不敬上峰,治下不能做和熬表率,全程只是在岸上吆喝,没有一点实际的付出行为。

这样的人怎堪大任?

没有叫他吃饭其实的故意的,看他能否处理好问题,可惜的是,从营里再次回来的时候,他面沉如水的脸说明了问题。

有些 时候上位者的榜样力量很重要,胡江自己没有发现,他的情绪其实全部都写在了脸上。

虽然口里没说,可实际上下面的人都看出来了他的生气。

有时候上行下效就是这么来的,下半天的时候,麦已经收了一多半,怀初明显的感觉大家的速度慢了下来。

因着农忙时分,村里大部分人都会回来给家里帮忙。

上半天该招待的招待完了,村里人开始自己下田,前面割麦捆麦有士兵帮忙,她们就在后面做些收尾工作,主要就是捡麦穗。

不知道是不是怀初的错觉,今年田里的麦穗格外的多些,她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各家的田里走了一圈,发现确实是如她想的那样,麦子收的并不干净,有些麦穗裹在杂草里就那么窝在泥地里。

她发现的时候到处看了看,发现这样的情况不止一处。

顿时心里生了气,有气可以明着发泄出来,可粮食这东西,关系着老百姓的生计,他们居然就这么在大庭广众之下糟蹋粮食?

不想做可以不做的。

想到这里她冲着岸上的罗三舅招了招手,彼时罗三舅刚好在那位“大人” 边上絮絮叨叨的说着什么。

她招手的时候岸上的人都看见了,罗三舅和圣上都以为她在叫自己,没有多想的往田里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