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推背图,大宋要亡国了

赵与芮自登基以来,干倒史弥远,平定李全,夺取中原,攻灭金国,一个人完成了几代宋朝皇帝都无法完成的事。

他自己当然每天都是沾沾自喜,但因为朝中被他整肃之后,大部份都是名臣正臣,大伙对这些都视而无见,也没人提什么皇帝功绩。

好了,赵与芮憋了这么多年,没想到终于有懂事的出头了。

去泰山祭祀是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神地只的仪式,包括有“封”和“禅”两部分。

古人(先秦时)认为,群山中泰山最高,所以称为天上第一山。

再按古代的说法,所谓的帝王一定是受命于天,所以皇帝有资格封禅“天下第一山”

泰山封禅可谓是古代帝王的最高大典,通常只有改朝换代,或者极为成功的皇帝,才可以封禅天地,向上天和众神们宣告自己重整乾坤的伟大功业,同时表示自己接受天命来治理人世。

这事在先秦后时非常流行,据说有先后有六七十位帝王去过泰山,当然,绝大部份皇帝都是没什么逼数的。

现在梁成大的意思,赵与芮已经比肩秦皇汉武了,怎么得也该去趟泰山。

民间不是曾经有声音说赵与芮得位不正,抢了赵竑的皇位吗,现在咱们封禅天地,让大宋亿兆百姓都知道陛下是受命于天,真龙天子。

要说梁成大这狗东西,这个马屁简直拍到赵与芮心眼里了。

赵与芮看的爽歪歪啊。

当然,朝中还是正直的大臣比较多,梁成大这事得到的响应不多,但好多中低级不得志的官员,也纷纷上书,请皇帝封禅。

大家都疯狂拍马屁,陛下你收回中原,攻灭金国,百姓们也安居乐业,国泰民安,这必须得封啊。

赵与芮看着来信,很多官员都不认识,基本都是不得志的官员,借着机会在皇帝面前露脸。

诸部尚书和内阁成员里,只有四人跟着起哄,大部份还是很冷静。

他正看的一头劲,边上李皇也在小心观察皇帝表情。

他看赵与芮笑眯眯的,就知道梁成大这狗东西马屁拍对了。

赵与芮平时不怎么吃马屁,但梁成大这次是拍的恰到好处。

赵与芮看了会后,抬头就与李皇目光对亮,他有些不好意思,赶紧问:“历代皇帝,有谁都是去过泰山封禅的?”

李皇不动声色,缓缓道:“回陛下,先秦之后,秦始皇是第一个封禅的,后面据说有好几十位皇帝去过泰山--”

赵与芮闻言大喜,脸上笑容更堪。

“只是--”李皇突然犹豫起来。

“只是什么?”赵与芮赶紧问,然后赵与芮似乎感觉到什么,又道:“有名的皇帝有哪些?”

李皇回头看了下谢方叔。

谢方叔立刻上前,如数家珍:“回陛下--”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封禅泰山。”

赵与芮点头笑道:“秦皇汉武,只是略输文采。”那是必须得去的。

谢方叔三人愣了下,皇帝居然这么点评秦皇汉武,片刻后,他又道:“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汉光武帝封禅泰山。”

赵与芮脸色微变:“光武中兴,千古一帝。”肯定有资格的。

谢方叔没想到皇帝对光武帝评价这么高,又道:“麟德二年(665年),唐高宗封禅泰山。”

赵与芮这次想了想,然后才道:“虎父无犬子,有贞观遗风。”

“开元十三年(726年),唐玄宗封禅泰山。”

“。。”赵与芮停顿了片刻,然后勉强道:“开元盛世,瑕不掩瑜。”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月,我大宋真宗封禅泰山。”

“。。”赵与芮嘴角微抽,你这让我怎么吹?

唐玄宗还能勉强吹一下,宋真宗怎么吹?

历来比较有名有作为的皇帝,除了这六位大神外,像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还包括后面的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清圣祖玄烨都未敢尝试泰山封禅,这些皇帝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去泰山。

前面几个没一个得位正的,要么干翻自家主子,要么杀兄囚父,就是老朱也向元朝投过降表。

现在宋真宗直接把赵与芮破防了。

“我大宋太祖没去过?”赵与芮问,心里骂到,这个宋真宗是什么狗东西?

李皇三人纷纷摇头。

谢方叔又道,武则天也只是去嵩山封禅,没敢去泰山。

谢方叔这话是相当大胆,其实是提醒赵与芮,你不要这么嚣张,太祖都没去泰山,想去泰山的皇帝,你得有自知之明。

朝中大部份臣工们都是反对去泰山封禅的。

赵与芮收复中原,攻灭金国当然是丰功伟绩,但真没必要这么干。

这就和你家里被别人强行占了一块地,你现在抢回来,只不过干了你的本份,你值得炫耀吗?

根本不值得,有本事,你去抢别人几块地。

赵与芮隐约感觉到李皇他们三人都不支持这件事。

小主,

而且他进来之前,三人在议论纷纷,估计就在说这件事。

谢方叔背的清清楚楚,明显是做了功课的。

“这个混帐梁成大。”赵与芮突然大骂:“朕收回失地,只是做了朕自己的本份,许此小事,也敢大张旗鼓的卖弄,朕何德何能,岂可与秦皇汉武相比。”

李皇闻言笑了,皇帝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不料赵与芮语气一转:“虽然朕抢了济州岛,又得到了大员岛,但这些地方都算是没开化的蛮荒之地,等朕赶走蒙鞑,抢下大大的国土,再去泰山不迟。”

李皇乐了,皇帝这是说气话呢,证明自己也是有开疆拓土之功。

“陛下圣明。”三人赶紧道。

去泰山之事赵与芮打算放一放,但改年号的事可以干。

元贞原本是元朝时的年号,现在还没人用过。

宝庆也用了好几年,加上宋朝皇帝经常一个人用了几个年号,赵与芮决定明年改年号,就叫元贞。

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后面陆续有些奇怪的折子。

比如有些大臣提议,迁都中原,回开封。

金国南京已经被大宋夺回,并改名为开封,此时已经有人提议迁都回开封。

迁都这事很麻烦,朝中大部份重臣高层都是江南和沿海一带的,现在未必愿意回中原。

赵与芮能看出相关的奏折很少。

但临安显然不能一直当首都。

按赵与芮想法,要么迁都建宁(后世南京),要么迁都燕京(后世北京)。

开封目前距离蒙古太近,蒙古不灭掉,动不动就要守京师的,毫无意义。

等山西收回来后,蒙古退到草原上,可以考虑到中原。

而燕京现在也在蒙古手上,迁南京和在临安区别也不是很大。

这么想想,赵与芮打算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