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腰看鹅舍里的小鹅。
一个个活泼可爱,叽叽喳喳。
充满生机与生命力。
顾立夏想着正好没事儿,就蹲下看了一会儿。
不一会江文就回来了。
顾立夏跟着去了堂屋。
江文边往外拿篮子里的鸡蛋边关心的问道。“怎么样?今天第一次脱稿讲。我看你上午的时候,就没怎么看笔记本。我背课文的时候一会儿抬头,一会儿低头的。老感觉自己记得是错误。”
“还行。讲完之后回去喝了一缸水,然后就把报告也写了,去找了刘副厂长签了字,回来就归了档。”顾立夏拥有系统这个作弊神器。
再加上自己不怯场,工人们的反应就是最好的证明。
“江文,这一个煤本每月供应200斤煤,咱们才能供应2400斤煤吗?”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这个年代,人们烧饭烧水,冬季取暖都需要燃料,冰天雪地的冬天需要取暖,燃料显得尤为重要。
而江城人烧煤取暖的记忆就是窗外冰天雪地,屋内温暖如春。
建国以后,居民以烧碎煤面或者煤球为主,出现了蜂窝煤。
蜂窝煤是一种加工的煤型形状,如蜂窝而得名。
一般情况都是直接买的大块煤炭。
晚上直接放大块煤炭。
白天做三顿饭的时候,拿斧子或者锤子,把大块煤炭敲成碎块。
因为碎块更容易燃烧,炉子里的水会更迅速的沸腾。
江文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八月份问这个问题,但是还是回答。“差不多够了。你也知道我们从4月到10月。都是烧的村子里买的木材。以前我会回去上山捡柴。然后拖着板车运过来。烧煤炭的时候就是十月,11月,12月,一月,二月,三月,这半年10月和3月烧的少。其他四个月烧的多。”
“你也知道顾家住的是筒子楼。冬天烧的是铁炉子。咱家10月和3月只在晚上烧一次,其他四个月白天烧不?”顾立夏难以想象,白天跟个冰窟窿似的家怎么回去?
“基本上一天烧一次火。吃饭时间烧热,吃过饭之后放大块炭,保持有火就行,晚上也差不多这个情况。”江文实话实说。
“不过大哥有一个同学。在煤站上班,每年咱爸提着两瓶酒去和他吃个饭。除了煤本上供应的量,他还能给咱买个1000斤或者1500斤左右。得看情况,再多了他也不行。”
顾立夏对这个回答满意的很。
“柴呢?我们是和村里买,还是和村子里的住户个人买?”顾立夏再次问,这已经涉及到了生存问题。
后世也是因为资源大开发,才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
顾立夏所在的沛城,冬天还能到了,零下20多度,25或者26度。
现在这个气温,顾立夏猜测,冬天得到了三十五六度甚至40度。
江文懂顾立夏的未雨绸缪。“嗯,村集体不会有。农户家里打的多了,挑上一担进城换的时候还能换半两粮票。等到九月底吧。我去和村子里的人家说。我们多要点。”
这往年气温不正常的时候。